“好了。”阿竹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臂,今天天气好,天空蓝莹莹的,洗好的被子一天功夫就能晒干了。
“姑娘,阿胭姐弟俩过来了。”
门房张叔的话音刚落,一对姐弟便出现在了阿竹视线里。
阿竹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来,“你们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吃过早饭了吗?”
今天是私塾开学的日子,阿胭的弟弟已经到了上私塾的年纪,因着这几天农忙,方家父母没空送儿子去,便让阿胭送儿子去,阿胭又叫上了阿竹。
“吃了,你们呢?”阿胭送着父母扛着锄头下了田,又把家里碗筷收拾了,衣服洗了,才带着弟弟过来的。
“早就吃过了。”
“那我们这就走吧。”
阿竹点点头,“也好。”
周嫂的女儿苗苗过来,悄悄地扯了扯阿竹的衣角。
阿竹顿时明白小丫头的意思,轻笑地捏了捏她鼻子,转而对裹着蓝色头巾的女人说道,“周嫂,我带苗苗一起去吧。”
周嫂这半辈子吃尽了大字不识的苦,幸好阿竹识字多,平日里也会教着苗苗读书写字,也免得女儿将来像她一样目不识丁,眼下见阿竹说想带苗苗去私塾,自然是乐意地答应了。
“姑娘不嫌苗苗这丫头烦,尽管带去就是。”
阿竹抱着苗苗,阿胭牵着弟弟子钦,一行四人便出门了。
家门口的巷子栽着一路的榆树,早上的风凉快,似乎空气中还混合了榆钱的香味儿,在树下走,还挺舒服的。
阿竹家里离私塾不远,一盏茶的时间便到了,私塾里的人不少,有大人带着孩子报名的,也有背着书袋匆匆跑进去的。
阿胭带着弟弟排了半个时辰的队,才报上名,从人群里出来,已经到了可以吃午饭的时候了。
“要不然我们中午就不回去吃了,去吃鸡丝面吧?我请客,再点上几道小菜,权当是庆祝子钦弟弟上学。”
在太阳下晒了半个时辰,阿竹早已经是头晕眼花。
“行,没问题。”
还没到饭点,面馆便人满为患了,阿竹几人找了个清静的角落坐下。
“四碗鸡丝凉面,一碟花卷,一份卤牛肉。”
“好嘞。”跑堂的伙计给他们倒了茶,爽快应下了。
过了一时半会,伙计端着他们点的鸡丝面和花卷牛肉上来,面馆的面擀得很细,上面撒着绿油油的葱花和鸡肉丝,喷香扑鼻,不用尝就知道这面绝对好吃。
透过门往外看,行人一个接着一个,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挺热闹的,透着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气。
阿胭听着外边的声音,忍不住道,“阿竹,你知道我小时候来这条街,这里是什么样子的吗?”
阿竹手里拿着筷子,闻言顿了一下,“什么样子?”
“都是漫天飞扬的黄沙,偶尔会走过一两个饿得面黄肌瘦的行人,脚步虚浮,没个人样,我记得那年灾荒,要不是长公主殿下惩治了一堆贪官污吏,下令开仓放粮,我们一家早就饿死了。”
“如你所说,公主殿下真是极好的人。”
阿竹顺着她的话说了句,这位长公主的事迹她早已经听阿胭说过多遍,并不是很感兴趣。
她捧起大面碗喝了口汤,看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舒服地叹了口气,抬头问她,“明日有空吗?”
“早上要帮我娘酿梅子酒,下午有空,怎么了?”
“明日是我阿娘忌日,我想去青云寺给她上柱香。”
“那我下午过来找你。”
说定了明日上香的事,阿胭家里还有别的事要做,就带着子钦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