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盈君点点头:“我的想法跟你差不多,江城现在繁华,新兴的行业正在冒头,你就该先加入,免得到以后同行业的多了,你反而不好做了。”
宋盈君默默把“行业饱和”这种现在还没有的词咽下去,换了种更简单的说法。
她可是坚决不暴露自己的。
卫疆激动地拉着宋盈君的手:“我媳妇真好!”
宋盈君哭笑不得:“你那么激动干什么,你在江城,我也打处来江城,既然来了,肯定会待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的。”
卫疆还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宋盈君没好气地问:“怎么,我在你眼里就是这么不通情理的人啊?”
卫疆赶紧解释:“不是不是!我是见你在老家的生意正火热呢,又让你换地方,怕影响你。”
他是真心的,怕媳妇适应不了江城的的生活,但没想到媳妇连江城话都说得这么溜,刚才来这里点菜,点的都是酒楼的招牌菜,好几个还是老江城人才喜欢吃的口味,服务员跟进门时的态度转变特别大,还把好几碟特色小吃都端上桌了,要知道这些小吃,你不问,他们有时候都不往上端的。
这间在江城中心江边的酒楼,老板是江城人,服务员也基本都是江城人,在江城是数一数二的酒楼,招待的客人也都是非富则贵,跟其他的酒楼不太一样。
这里还是之前杨津带着卫疆来“见世面”,请香港那边来的业务经理吃饭才来。
因为这里的环境和客人群体原因,这里的服务员就挺看人下菜碟的,哪怕你有钱,但一看没“格调”,你还是会无意中发觉他们用那种鄙视的目光,暗暗小看你这个“暴发户”。
卫疆也曾经很费解,毕竟他们也只是打工的,凭什么看不起外地人和来消费的人,这店又不是他们的店。
但时间长了,卫疆就发现这类人真的太多了,人性就是这样,见高拜见低踩,他再不服气,也改变不了人性。
所以刚才他们进门的时候,哪怕他们一家都穿得光鲜,服务员的态度还是淡淡的,不至于不耐烦,但就是觉得懒得过多搭理你。
但他们落座之后,他媳妇点菜开始,服务员的态度就开始转变了,甚至都有点殷勤了。
想到这里,他回过味来了:“哎?媳妇,你的江城话咋学得这么好啊?”
他来了这么久,还跟着杨津这个本地人整天说话交流,才很快适应了江城话,尽管这样,他说话还是带点口音的!只不过因为都是省内,口音有差异但不太,所以有时候他是自己意识到自己口音溜出来,但别人没留意到。
可他媳妇连江城都没来过啊!但她说江城话不单语调一样,最主要还是说话表达的习惯,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老江城人!
他对自己这个发现震惊了!
宋盈君早就想好怎么应付这个问题了,她淡定地给卫疆夹了块扣肉,咽下自己嘴里的红烧鱼肉,说:“孟晓华就是江城人你忘啦?她跟她好几个同事都是江城人,之前她经常来找我聊天谈事情,都是用的江城话交流的,江城话跟向宁镇的土话也差不多,就有些读音不太一样而已。”
卫疆恍然大悟:“哦!对哦!向宁话是比咱们村里的口音更像江城话的,我一时忘了。”
然后高高兴兴地吃饭了。
宋盈君暗暗地松了一大口气,幸好卫疆对她没什么心眼。
别墅买好之后,宋盈君又开始着手找门面,一边带着两个孩子到江城的博物馆,各大商场和公园逛逛。
她想着,以后如果要来江城发展,两个孩子还是想办法接到江城来念书的,得让她们提前适应一下这里的环境。
但现在卫家涌和向宁镇上的店还得她顾着。
镇上的店苏美兰完全能胜任,但她分不开身再顾村里的火锅店,现在新来的人也还没那个能力能管理火锅店。
她打算回去之后得重点培养个机灵能担事的,确定能放手之后,她才会来江城。
所以这趟她只来了一个星期,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去了。
宋盈君回到卫家涌,人还在村口,路过卫家和郑月英家门口,正好遇上了端了盆水出来倒的郑月英。
郑月英睨眼撇嘴地把宋盈君从头到脚打量一遍,阴阳怪气地说:“哎哟!江城人回咱们小荒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