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已经把宴席准备的差不多了,现在还剩几道热菜炒完,就能开吃了。
董父特意杀了新猪,送来整整半只,福珠见紧致弹实的鲜肉,决定炒一道回锅肉,在这寒冷的冬日里,谁都逃不过一顿暖洋洋的杀猪菜。
上好的二刀肉,切成大方块,下鲜肉汤下锅煮。
“小姐,这么多猪肉,为何要选这一块?”阿余化身好奇宝宝,属实那块五花肉更漂亮。
“正宗的回锅肉一定要用二刀肉!”福珠说的是厨子间的行话:“蜀地杀猪解肉,第一刀切掉的是猪尾巴,第二刀就切到了猪后腿,连皮带肉的一大块,其实就是猪的屁股蛋子。”
“原是如此,小姐知道的甚广!”阿余自豪道,她家小姐把饭食了解的如此通透,谁都比不过。
一旁的赵凝儿也是个懂吃的:“若要是煮透了,再炒不就柴了吗?”
“当然不会,只看火候大小,煮到半熟还要上锅蒸,蒸完才能炒,其中就能吸入大量水分。”福珠用筷子戳戳锅里的肉。
“我从未听闻过,炒肉竟这么复杂。”赵凝儿摇摇头。
福珠心里想:当然了,大礼朝的厨艺发展的如此匮乏,对食材的处理都是直来直去。
“味道好都是调出来的,哪有那么容易!”福珠见肉块煮到了“溏心”状,赶紧往外捞,就是外边戳着硬了,里边是软嫩的。
福珠用醪糟汁和花椒粒,上边再扣上碟子封口,防止水汽流失,蒸出来的猪肉干硬。
此时,林修正在给锅包肉浇汁,这是明日上新的菜品,炸的酥脆的面壳,和酸甜的糖醋汁,咬开里边,还有酥软的猪里脊肉,香香脆脆,此时还未上桌,几个小孩儿都捏着一块,在外间排成排,乖乖享用。
待蒸到七八分的火候,小心地揭开碟子,切成薄片,将肥肉和瘦肉分开来,顺序也是很讲究的。
福珠在烧红的锅边贴上肥肉片,肉片里的油水化出来,由乳白色变成了晶亮的透明状,一会儿食起来也不腻。
锅底的油越来越多,福珠舀出多余的,扔进几颗干辣椒,炸成红色,斜口切成段的大葱白和姜片也下锅炒散,和着猪肉爆火炒,可谓是香味四溢。
其实还有不辣的版本,只把辣椒换成豆瓣酱即可,只是饭桌上多是口感“温和”的菜,少那么一道提味的下饭菜,福珠为了照顾嗜辣人的感受,只能委屈那些小豆芽们食些其他的了。
阿鲤已经在陆续上菜了,女眷和孩子坐在屋里,男子们则坐在了食肆,即便食肆烧了炭火,还是有点凉飕飕的。
先将疯玩的几个唤回来净手,一个个排成队,明嘉和董鹄做为年长的大哥,自动顺延到后边。
两人进了屋子,桌子已经摆满了菜,盛一碗烫手的米饭,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动筷子。
清蒸鲈鱼滋味甘美,鱼肉弹嫩,在口中如腴膏般化开,鱼皮韧性十足,筷子得使上劲才能拽下来一口,这才是鲜鱼的滋味。
鲈鱼是福珠在老翁那里买的,这时冬日冷的很,河水冻了三尺余厚,捕鱼老翁凿开冰面,挂上蚯蚓、蚂蚱等饵料,早已饿极了的鱼儿们就上钩了。
冬日里钓上来的鱼有限,不似夏季,一网便是几十条,价格也是很高的。
买鱼的时候阿余在场,听见一条鲈鱼要半吊钱,“黑心老头”四个字就要脱口而出,福珠坚持买的时候,她那眼神仿佛要将老翁剐了,吓得人拿着银子就跑了。
福珠却说:“冬日里的死鱼还要100文一斤哩,这可是活的,刚从河里钓的,价格倒是合理!”
阿余当时还心痛不已,此时将筋道的鱼皮嚼到嘴里,心想银子花的值,这鲜鱼果然与死鱼不一样。
刘宣偏爱酸软儒烂的梅菜扣肉,梅菜裹着厚肉,一口包进去,梅菜软烂,猪肉油润,就着米饭,食的嘴角油汪汪的,却不觉一丝油腻感。
陆离则是最爱那道回锅肉,肥肉片里的油脂多数已耗出,肉边都翘起了干香的焦圈儿,盘子里的油不少,瘦肉被油脂锁住了水分,爆炒后还是嫩生的。
陆离尝一口,再尝一口,转眼盘子里下去了大半,陆禾看了眼安御医,忍不住上前提醒。
安御医可顾不上管这不听话的,他那盘子里可是还有三只猪手没啃呢,一开始顾着面子,只用筷子文雅地往嘴里夹,可是他最爱食的软筋是夹不断的,索性放开手抱着啃,猪皮外炸的酥脆,猪皮里是嫩滑的,往下一咬,连皮带肉的扯的老长,嘴里嘟囔道:“怪不得夹不下来呢!”
桌上也没旁人,宁王和肃王也放开了,一人一只鸡腿攥着食,农户的走地鸡,大腿肉密匝,肉丝叠的紧凑,一口连着一口,不像后世的速成鸡,噗囊噗囊的,毫无口感。
顾着妇人,外加陆离那个病患,福珠还炖了老姜鸡汤,用炭火在炉子上煨着,汤底金黄油润,鸡丁与鲜姜碎沉在锅底,这道汤是要连着姜一起用的。
福珠以为董鹄他们接受不了,没想到一个个小童倒是把鸡汤喝完了。
主要是姜丁切的碎,煸的时候姜味基本就散没了,香浓的汤气就压过了姜味,咀嚼的时候光顾着嚼肉丁,孩子们囫囵个就食完了。
大家伙食的肚圆才离桌,陆离和两位王爷还有事相商,男子那桌都离开了,倒是女子们都不着急,将碗筷撤下,沏上花茶,捧一把瓜子和花生,就是唠叨半夜三更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