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重生后贵妃想上位 > 第24章 你不会死

第24章 你不会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说此人性子极其古怪,生人不见,年轻时因泄露天机而被天道惩罚落得个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还失了条腿。半生飘摇后最后隐居在青岭京郊。他给自己定了三条原则∶一为不敬神佛者不测;二为不予达官显贵者测;三是不爱钱财爱美酒,无美酒者不测。

出京前,老太监特意备了美酒。

太后点点头。

少年郎笑逐颜开,兜着手里的钱袋,笑呵呵的往相反方向而去。

姜芜连连称奇,觉得不可思议。她听说算卦测字都有一定依据,要么有测算者生辰八字,要么会用铜钱亦或其他卜卦而成。而刚才的少年,只是凭空测算便能指出一二,实在精彩!

沈清安看她十分好奇,道∶“不若你也去青岭京郊寻那余铁嘴为你测上一二。”

姜芜摇晃着头,虽然心中信了三分,但测算本是给命途渺渺者指点迷津的,她眼下有路,心下有方向,并不迷惘。

况且昭兴寺老和尚说了,让她不走回头路,大胆朝前。

她想,她就算不够聪慧,但凭着一股莽劲儿,或许还能闯出一条道来。她潜意识的瞥向沈清安,心里的那条道向沈清安敞开。

夜里,他们在驿站歇了脚,驿丞只从上面探听是京都来了贵人,至于是谁他不甚清楚。原本刚要下值,才出门便见一行马车从京都而来。他醒了醒目,约莫着大概是上头所说的贵人,也顾不得肚里饥肠辘辘,酒坛放置一旁,在门前恭敬迎候。

老太监上前和驿丞耳语几句,只见他脸色变了又变,随后伴着惊恐将众人迎了进去。为迎接贵人远客,驿丞早几日便收拾好上房,这会儿领着人进去,又好酒好菜送上。

太后皇帝一行人有专门的御厨,驿丞也不敢懈怠,只在厨房候着,等御厨忙完,他才上了前厅,和赶脚的侍从喝起了酒,却是不敢贪杯,只浅酌几口,解了馋。

姜芜换了身衣裳,趁着夜黑,在朦胧的夜间搭上驿丞的话,问了些无关痛痒的事。驿丞只当她是贵人身边的随侍丫鬟,加上姜芜没有架子,话也多了起来。

驿丞借着一分酒气,侃侃而道∶“我们这里是苦寒地,再往上就是边关,打打杀杀终日不得安宁。逢管当地人还是外乡人,都瞧不上我们这处。”说到这里时,他怅然长叹,给自己倒满酒,一饮而尽。

他生在银州,长在银州,娶妻生子都在银州。可银州穷啊,也苦。纵然他对银州有深厚的感情,可耐不住家中妻小要过活,若是一辈子窝在此处,将来儿子大了,难不成继承他的衣钵,也做一辈子驿丞?

每回想到此处,他悲愤交加,舍不得却无可奈何。再过几日,他就要举家搬迁,去那繁华地了。

他一辈子没离开过银州,听人说京都繁盛,就是达官显贵指缝掉下的,也够他们家给人足的安稳过上一年半载。

他长望月亮,只是今夜云层浓厚,月亮被隐去。

姜芜对这种背井离乡的心情颇有感触。当年随父亲去往边关,那时战事正紧,父亲终日守在前线,她被放置城中,孤苦伶仃的像个小可怜。不过好在她知道父亲一直都在,会带她回家,这份离乡之情也就淡化不少。

后来入了皇宫,她才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是望乡情切。皇城离镇北侯府不远,隔着几里长街,若是愿意,一个时辰的车马便能回去。可入宫后,她鲜少能出去宫门,三年中归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连见亲人都成了一种祈求。

她沉默的听着,感慨颇深,不觉的流露出几分感同身受。

驿丞笑道,像是自我疏解,“京都人人向往,繁华柳巷,莺歌燕舞。”他眼中的落寞消减几分,快意的憧憬和向往。不仅如此,还有出仕志相。只要他们足够努力,或许几年后他们也能在京都扎稳脚步,说不定子孙中还能挤进那人人惊羡的皇城。

这时候,他的担忧随之消散,兴致勃勃的期待起来。

他对姜芜说∶“难以想象,再过些时日,我也会去往那块繁盛地儿,不知道会不会像大家说的,遍地是机会,遍地落金银。”

姜芜想了会儿,笑着说∶“凭自己双手得来的,都该被尊重。”

京都确是遍地机会,遍地金银,只不过也是席卷危机。她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提醒了驿丞两句诸事当心。

驿丞喝得多了,开始胡言乱语。姜芜想着该是从驿丞口中得不出什么了,打算回去。这时,驿丞没头没尾的神秘兮兮说了句∶“我们这里穷苦,许多人都不愿来,更别说京都来的贵人。这几日也不知得了什么天大的福分,京都的贵人接二连三的往这里跑。”

他脸上被酒气覆盖,却是十足的高兴。也是因着这些贵人,他得了不少赏钱,这才有了去京都的勇气。

他对姜芜指了指自己的荷包,拍了拍叮呤作响的钱袋子,道∶“有了这些,去京都也就不怕了!”

姜芜弥弥中抓住一丝因果,骤然问∶“你说这几日京都来了贵人,可知除了我们,还有谁?”

驿丞喝得七荤八素,但脑子足够清醒,姜芜问这话时,神色严肃,他即刻知道自己多嘴。免得惹出祸患,他闭言不谈,拎着酒壶要走。

姜芜见状,要人拦了他,吓得驿丞胆战心惊,跪地求饶,响头磕破额间。他还得回去,家中妻儿还等着他。姜芜让人把他扶起,又给了一袋银子,好声好气的问起话来。

驿丞即刻醒了酒,七上八下,在众多带刀侍卫下,姜芜的软脾气也成了一种威胁。他浑身颤抖,声音抖如筛糠。形势之下,他一五一十的将前些日京都来的贵人告知给了姜芜。

看不出什么身份,只知道通身气派。一行人在驿站住了几日,往前就是太岳山。

领头的人似乎怕冷,几天都未离开驿站,也不让驿丞侍候。手下的人来回奔波,驿丞悄悄看了,每回都行迹诡异,有时还身上带血。

他知道这不是自己能承担的,于是后来几日告了假,窝在家里闭门不出,等一行人走后才销假。

姜芜拿到信息,将驿丞放走。又担心驿丞半路遭人暗算,差侍卫暗地将人送回,直到天明时才回。

驿丞口中的贵人,姜芜猜测许多,将矛头指向漆照山,而种种线索也告诉她的猜测不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