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衍昭:“那建康周边?”
左寓:“建康北郊、建康南面的丹阳县,以及越城,一共有虎班突骑一千二,普通兵士两千,舰船十艘。”
崔衍昭把左寓指着的书简拿过来,反复确认,发现左寓说的一个没错。
建康和建康周边的防卫力量全加起来,也不过四千多人。
首都是这样,全国其他地方更不用说。
要北伐的话,起码得凑个四五万人的队伍吧。
崔衍昭叹了一口气,幽幽地看着左寓。
左寓脸不受控制地一红。
陛下不会真让他代替大将军吧?
这,这不能!
陛下之貌确实不负其名,但他是有底线的臣!
要怎么才能不失恭敬地拒绝陛下的无理要求呢?
崔衍昭:“布防图你还有吧?这份朕就收下了。”
虽然是询问,但他知道这种东西左寓肯定不止一份,说不定还有比带来的这份更详细的。
把书简揣自己怀里,他边起身边问:“爱卿,朕要听实话,上月全国共发生了多少起叛乱?”
左寓本来在考虑要曲意逢迎还是以死明志,正分析着两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分析得起劲,就听到崔衍昭提问。
幸好他反应快,及时从不着边际的思绪中抽离,道:“三起,分别在太末县、横阳县、海陵县,规模不大,当地县令便平定了。”
他说完顺便礼貌性吹捧了一下崔衍昭:“陛下登基以来叛乱不过三起,且均未形成气候,正是说明陛下持政有方,以至于人心思定。”
崔衍昭:“……”
说得好像他真做了什么一样,他自己的意见要是不合朝堂诸公的心意,能传出朝堂都算是老天开恩。
想到这里,崔衍昭很心累:“没事了,回去吧。”
回到宅邸,左寓再次写给王适安汇报的信。
“帝召见下臣,咨臣以建康防务,又询问上月太末、横阳、海陵叛乱之事。”
写好这一段,左寓把笔放下,认认真真思考一会,提笔在末尾又加了一句“帝并未提及大将军”。
如果大将军不在乎陛下,这句话就会让大将军放心;
如果大将军真对陛下有几分感情,这也能让大将军知道是什么情况,及时做出应对之策。
左寓心想自己真是机智无比,不愧是大将军的心腹。
在心里肯定了一下自己,他激动地继续“唰唰唰”书写建康发生的其他重要事情。
*
夏国军队遥遥已看见江南的城郭。
众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在经历了几次贺兰绪的追击后,他们纷纷觉得无论跟谁打都好,就是不要再和贺兰绪交手了。
许多此前没和贺兰绪交过手的年轻将领,都对贺兰绪产生了一层心理阴影。
卫衍勒马停下,展开哨骑传来的信件。
看完,他随口问道:“寿阳的守将换成了王适安,你们谁认得?”
一人道:“殿下,当年崔季图率南寇侵扰关中时,以王适安为前军将军。”
单提王适安没多少人有印象,但崔季图就是大名人了。
关中曾被崔季图打下,并短暂占领过。那个时候无论是贺兰绪,还是卫衍的阿父,都还在六镇安心过着他们的小日子。
卫衍笑,但眼神一直都是阴冷的:“看来是个厉害人物。”
他急需立功回邺继位,可没时间磨硬骨头。
待到皇位稳定,再与此人交手。
他视线划过行军图上在寿阳以北的钟离城。
“向东,去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