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属好文章!
我郑重记下了该考生的名字——姜意如。
此乃奇葩,需慎待。
154.王惊云
中行请我去面试某姜姓考生——他说那是个奇葩,他自身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处理。
居然能让中行觉得能力不足!虽说中行不怎么表现出来,但他可是一向对自己的才学挺自负的!
我十分好奇,赶紧跑去见这位奇葩。
见了他之后,我才知道,中行描述得含蓄了。
该人见了我后毫不怯场,口若悬河,指点江山,从自已五六岁讲到了二十五六岁,长达半个时辰的自我介绍居然没一个坏词。
接着他开始谈理想,从了却君王天下事到晚饭想吃鱼脍去洛水酒肆,又叨叨了半个时辰。
期间,他文从字顺言之有理,神情自若落落大方,甚至感觉我更像个客人。
中行季衡,你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么个人才?
我不想等下去了,决定直接切入话题:“先停一下,你先说说你有什么特长吗?”
该考生眼前一亮,从自己身负纵横绝学到吃鱼绝不会卡刺,又说半个时辰。
…我错了。主动挑起话题是我的错。
不过我虽然被他的健谈吓住了,但不得不承认,他说话特别讲条理,还头头是道,在当年绝对配得上一个“巧舌如簧”,是韩非子见到了会咬牙切齿的类型。
而且从他的话里,我多少能感受到,他虽然热衷纵横,但有底线有道德,和战国时期的某些家伙有不小区别。
这是个和我们的梦想挺吻合的人。
我觉得这是个外交人才。有文化,有口才还不怯场,讲的话似乎还很有道理,又是纵横家,完美符合啊!
尤其适合对付那些政治无赖和灵王转世,绝对能把他们说得想去撞豆腐自尽。
正好外事堂人手紧缺。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郑重开口:“停——你合格了!现在你已经是一名正式良才了!一周后去外事堂报告吧。”
然后我赶紧溜了——拖着我因为坐久了而一瘸一拐的腿。
155.姜意如
我叫姜意如,太公望的姜,季孙意如的意如。
据我父母说,我一岁识字,三岁时便能开口著文,堪称晋阳一代神童。
我父母为此大喜过望,花了大价钱让我拜入名师门下,从此我便开始了我全年无休的做题家生涯。
遥想当年,我的同龄人在牙牙学语时,我在做题;我的同龄人在下河摸泥鳅时,我在做题;我的同龄人都结婚生子了,我还在做题……
终于,老先生拍了拍我的肩膀,交给我一卷古籍:“很好,现在你出师了,回去后好好研究一下这个,我相信你是能成大事之人。”
于是我终于毕业了,开始回家研读秘籍——这是本关于纵横的书。看完之后,我热血澎湃。什么叫挂六国相印!什么叫破齐楚之合纵!从此之后,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了!
我当时在江州游历,于是我跑去江州游说当地太守。
但我貌似找错了人。
江州太守听了我慷慨激昂的陈词后内心毫无波澜,一句“我江州自有州情在此,不适合纵横家”就把我打发了。
这可怎么办?这时候回家不是丢大人了吗?!这怎么对得起我的父母和师父!
此时的我,又没钱又没方向。
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穷途未路之际,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我当初似乎也许好像算个神童。而徐远现在出了个良才制,说只要通过考试便可做官。
那我为什么不去邯郸考良才?像我这种经历过正规教育,又名师出身的人,只要消息属实,当然不会有什么压力!
感谢师父的实力与倾囊相授,我顺利通过县考,有了良才资格。但当我终于坐上州考考场,翻开良才试题后,我傻眼了。
这都什么玩意儿?怎么满篇儒家经典?
什么时候儒学又成主流了?我盯着这些怪题,在内心把主考官八辈都骂了个遍。
但再骂也没什么用,题都空着我就别想考中了,而瞎写得罪主考官估计会被终身禁考,承认不会又有失我做作题家的尊严…
于是我沉思片刻,潇洒提笔:
“儒非所好,毕生纵横。”
多漂亮!多有气势!一股高深莫测隐世高人形象直接扑面而来啊!
可我思索一阵后,又担心主考官觉得我只是在不懂装懂。
于是为了以防万一,我在考生简介处填满了生平荣誉,以表明我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嗯,这次绝对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