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记忆
本来想去食堂吃顿好的,从老袁办公室出来却没了胃口,陆禾溜溜达达地回了宿舍区。
空间站除了特别的几个实验区外,引力、大气、辐射全部模拟地球,以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但再怎么模拟,空间站就是空间站。窗外没有蓝天白云,室内没有花草绿树,唯一的景观是中央种植区——这里种植着蔬菜与谷物,一半用于食用,一半用于科研。可能是为了科学家们的心理健康着想,每一个研究院回宿舍都会经过种植区。
虽然有这样的安排,但这些道路被使用的次数并不多。大多数人都选择在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研究所的休息室甚至食堂就地休息。中心区的宿舍太远了,除非休假,不然很少有人回去。使用这些景观步道的频率最高的,是领航局的巡逻警卫。
这会儿,陆禾就在步道上遇到了一个熟面孔。
希文·杜兰德少校腰间挎着伸缩警棍——这根棍子几个小时之前差点打断他的鼻子,军礼服已经换成了军装常服。他站在路边,垂头望向下方的种植区。这片区域种的是南瓜,现在果实还没有成熟,几个后勤人员正在掐南瓜叶子。过几天,它们就会被做成配早餐的小咸菜。
陆禾沉着脸,目不斜视地从他身后走了过去。那件事已经过去了八年,但陆禾还是对这个男人有一种应激反应般的排斥。以至于仅仅是和他擦肩而过,都觉得空气凝滞了几分。
真是糟糕的一天。陆禾想:先是被学弟算计了下个月的值日,又是听了一耳朵老袁欲言又止的剖白,还和这个人狭路相逢了两次。他得把进实验舱之前写的代码重新检查一遍,看看是不是哪里写的不吉利。
……
陆禾的宿舍在D区六层,这一层都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员。说来奇怪,明明各个研究院之间泾渭分明,以项目组为最小组织,只有在偶尔借调的时候会互通有无,但中心宿舍区却像传统大学一样以学科来分配住宿。
空间站的房间有限,一般研究员的宿舍是四人间,陆禾的三个室友分别来自六院三所,三院一所和四所。其中,同在六院的赛门偶尔能和陆禾聊几句天,其他两人就是住在一起的陌生人。说住在一起甚至不太准确,因为三年来四个人碰面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就像现在,明明已经是半夜,房间里却只有陆禾自己。
只有自己一个人也好,正方便陆禾整理思绪,顺便干点私活。
陆禾打开编译器,进度条缓慢地读了起来。他把窗口移到一边,从老袁的电子板上移出了一个文件——那是他交给老袁的报告。他创建了一个副本,从头开始圈圈画画。
他们现在的研究目标是建立一个社会模拟工具,这个工具脱胎于早已成熟的全息技术,通过脑机接口上传个人的经验与想法,并以此生成一个虚拟形象。这些上传的虚拟形象完全复刻本人的行为模式,但是没有真正的智能。虚拟形象调试完成后,会被投入设定好的社会雏形中,并开始运算这些社会的发展轨迹。
这个工具完成后,会在所有研究院投入使用,来验证科学家们产出成果的实际应用带来的社会效应。为了使上传的样本更符合“人性判断”,陆禾他们一直在研究“上传”这一部分。直到四天前,才进行了第一次正式上传实验,陆禾是第一个小白鼠。
实验对于项目来说完全失败,陆禾接入后生成的画面没办法被观测,相关数据也都一塌糊涂,完全看不出是什么意思。但对于陆禾本人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