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给我银钱,”莫五手一挥:“我送你们去,但不要给我银钱。”
莫五媳妇笑着:“姜姜,我与你五叔不会要你的银钱。你想去望海城,就让你五叔赶车带了你去。你去赁别家的车我们还难以放心,你五叔送你去,我也能放心。”
没等姚姜言语,莫五媳妇:“我家两丫头也没去过望海城,你可能带了她们同去?我若不是要照看菜地也想去呢。”
隔日路上,三名少女欢声笑语,杜良辰坐在莫五身边用好奇的大眼睛看着前方,时不时回头欢笑。
明明是见惯乡野的农家儿女,依旧会因为越过山岗遇上溪流欢呼,还会因为路边的野花停驻,争着去采摘。
莫五着急:“我们还要赶路,仔细那草丛里有蛇!”
姚姜微笑:“五叔,我不急,让他们玩罢,难得出来。”
莫红果:“爹爹别担心,我们在田地里没少见蛇,不会被咬的。”
姚姜提醒:“许多蛇有毒,你们摘花时先打草,确知无蛇虫再摘采。”
天高云淡、和风惠畅、满目新绿,路上行路人不少,但如他们这般快乐的却不多。
行至中午,莫五将驴车停在道边:“到饭时了,咱们用些干粮。”
莫槐花与莫红果取出白布包着的吃食:“姜姜姐,我妈妈做了干粮。”
杜翠兰:“我嫂嫂也做了吃食,快尝一尝。”
她将带来的有盖提篮打开,内里是一包饼,每张饼都有两指厚,比盘子略大,色泽金黄,饼身松软,局部微有焦痕。
莫槐花将饼拿在手中只觉香气扑鼻:“姜姜姐,这不是面饼,这是糕。”
杜翠兰:“这果真是饼,我看着嫂嫂做的。”
莫红果咬了一大口:“极香极松软,甜中带微酸。姜姜姐,这是怎生做的?”
姚姜:“这是米浆饼,我磨了米浆加了鸡蛋和些许糖做的。”
莫槐花:“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米饼。”
“我吃过米饼,以熟江米压为饼状煎制,”莫红果边吃边说:“有的包了馅有的没馅,但与姜姜姐做的两样。”
杜翠兰骄傲:“那当然,我嫂嫂的手艺现下可没人能比!”
莫红果看着姚姜:“从前怎没见姜姜姐施展这好厨艺?”
对此,姚姜早有答案:“婆母有喜欢的口味,有独有的灶间习惯,我跟老人家对着来么?”
莫五插言:“你们杜家婶婶节俭,若让姜姜做如今的菜饭,只怕要被念叨。有本事但不在长辈面前显露,依着长辈的习俗那是尊敬长辈。这也是你们要学之处。”
行至下午越过山梁,远远地前方有座城池显现出来。
初见大海,莫槐花与莫红果欢呼,杜良辰张大了小嘴,目光灼灼看着前方。
姚姜已看到了城池前方的水天一色,又见路上行人众多,与莫五相商:“五叔,我进了城要去南北行,得先找个下处将驴车安顿好。”
莫五想了想:“这望海城比青川城大,客馆必定不少,我们随意找家能停驴车的便好。”
姚姜:“也不知乘船到向海城的客商都住在哪几家客栈?”
莫五止住驴车,寻了位老者细细问了一回,回来告诉姚姜:“城内客栈不少,但行船客商住的客栈都靠近码头,可那不是善处。那处的许多客馆都住着外夷客商,他们生得红毛绿眼很是可怕,那位老人家让我们离远些。”
“老人家还告诉我向海城有两个码头,海船码头在城东。码头左近皆有客所驿栈,让我们住客馆都远离那方。”
望海城乃是众多河流最终的入海口,无数海船河舟在此停靠,不仅有水陆码头,还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住家百姓比青川城多了数倍,城池也大了数倍更见繁华。
步入城中,街巷整齐、商贾云集、房屋鳞次栉比,各色商号争相斗奇,招旗迎风招展,一行人都看呆了眼。
莫五父女三人与杜家姐弟从未来到过这样的热闹地,只恨眼睛生得少了,看不过来。
姚姜这些日子都忙碌至极,连去往青川城都只在城外忙碌,匆匆来去不能多做停留。乍然来到望海城,看到此间的热闹,竟有片刻失神。
进入城中,酒楼饭铺随处可见,南北货行更是比比皆是。
姚姜仔细研究酒楼饭铺门外张贴的招牌,步入南北货行查看其中的干菜香料,莫家姐妹和杜家姐弟虽然游目四顾,却都紧紧拉着手跟在她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