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牧风连忙点头:“卫公子放心,我不会多言。我打算两日后便启程回去。我对家中说来进学,也出来了半年有余,即便两日后便出发,回到家中也还得三四个月。还是早些启程的好。”
侯牧风千里送来杜秀兰,于姚姜而言是大恩。
姚姜正在思索如何感谢侯牧风,卫骏驰微笑着道:“侯先生一心进学,不如不要急于返家,去往京城的九霄书院读两年书。我曾在九霄书院进过学,其中的山长与讲书先生都是京中的名家大儒。先生若愿意去九霄书院进学,我可以推荐。在京城求学所需的银两花销,我都会让家中备好,先生到了书院不必为这些俗事担忧,只需用心读书。九霄书院内有宿处,若觉住在书院不便,我家也有空屋可供先生住下。”
侯牧风没料到卫骏驰说出这话来,愣在当场,呆了半晌才说出几个字来:“我,京城,九,九霄书院?”
卫骏驰微笑:“先生对家中说出门进学,最终却这样归去,家中必定失望。因此我想着不如让先生到京城的九霄书院去认真读两年书,而后再科考,能考个功名也是对家中的交代。科考若能得名师指导,必定能事半功倍。”
“先生去到九霄书院后给家中写封信,依旧说有朋友推荐到京城的九霄书院进学。家中必定欢喜。先生大义,又心怀乡邻,读好了书考得了功名再回乡造福桑梓,有何不好?”
姚姜虽是初次听闻九霄书院,但看侯牧风的神情也知是京城鼎鼎大名的书院。
这样的书院没人推荐连门都摸不到!没有足够的束攸、修金更不可能进入其间就读!
卫骏驰让侯牧风到九霄书院去进学,对侯牧风而言乃是登上了进学的天梯!
她正不知该如何感谢侯牧风,卫骏驰此举无疑是最好的谢礼!
侯牧风回过神来了,他想了片刻,立起身来对着卫骏驰行礼:“多谢公子为我打算,我,”
卫骏驰等了片刻,又笑着说道:“先生若决定去往九霄书院进学,我修书一封请先生带回着去我京城家中。我外祖母若不在京城,家中也还有管事的人,收到书信必定会为先生打点妥当。因此先生不必急于动身,且先在此间住几日,我找到可靠去往京城的人,与先生结伴去往京城,路上也不那么辛苦。”
侯牧风半晌方说出句话来:“卫公子,且让我思虑一回。”
侯牧风去歇息,姚姜去杜秀兰居住的屋内看了看,她睡得极香。
想到她未用晚饭,姚姜去取了些点心放在她床头的高几上才退出来。
回到后院正屋,姚姜问:“千户当真要推荐侯先生去书院进学?有名的书院能随意收学子?”
见卫骏驰看着自己,她小声道:“我以为有名的书院不会随意收录学子。非是我对先生的学识有疑心,但看先生的情形,我猜着九霄书院不是寻常书院,收录学子时必定要考较学问,侯先生,”
她没说下去。
“夫人认为侯先生的学识尚不足以进入有名的书院?”卫骏驰看着她:“九霄书院的确不是想入便能入的,山长收录学子时会考较其学识与文章。”
姚姜没料到他将她的心思一语道破,咬着嘴唇叹了口气:“我,我并非,”
“侯先生从前的学识果真不足以进入九霄书院。”卫骏驰笑了:“夫人的眼光从来都准,于文章学识上也看得很是分明。但我知晓侯先生在进学上花的功夫不比别的读书人少,书本上的字句他都研究过,文章也没少读,他少的乃是见识。但侯先生带着杜秀兰走了千里之远,看过了路上的情形便有了见识,书上的字便活过来了。因此我认为他在京城家中用心看些书,而后再应对九霄书院的考较,该当能进入书院进学。”
他想了想:“但夫人的担忧也有道理,我再给另一家书院也为侯先生写份荐书。这家书院不似九霄书院有名,但也比紫阳书院强了许多。若侯先生不能进入九霄书院,到这家书院进学也不错。侯先生千里奔波将杜秀兰送来,于夫人可是天大的恩情。送他去进学,乃是最好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