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95章 如意生子众生百态 君臣和议进封昭仪

第95章 如意生子众生百态 君臣和议进封昭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治这是对于之前长孙无忌的回应,长孙无忌用不确定如意肚子里是皇子的借口否定了李治的提议,这样如意就失去了正妃的位子,李治现在就是对长孙无忌的回应,因为如意的确如他所言,为他生了一个皇子!

王婠听着李治的话,又想起了自己当初的那个无心之举,本来只是简单的一个试探,结果皇上真的有了让这个孩子上位的心思,真是多此一举啊!自讨苦吃!后患无穷!王婠现在想起来多少都有一些后悔,就是不知道现在李治还有没有这个想法,这件事也需要早做准备才好,毕竟现在自己还是太子李忠名义上的母亲,要是真的发生变故,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

这时候李治也已经抱着自己的皇子进去看刚刚生完孩子还虚弱的如意,如意知道自己生的是一个皇子,也听见了李治刚刚说的话,还真是有苦难言,她一直都在避免介入太子的这个泥潭,所以她巴不得自己生一个女孩呢,实际上,如意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只有李治一个人希望他是一个皇子,包括如意在内的所有人都想他是一个女孩,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纷争,可是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它偏离了人们的预想,唯独如了李治的意,如意自己也不如意了。

在有了这个皇子之后,李治想要册封如意的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与其说这是他想要册封如意,不如说是李治想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说话的权力,之前长孙无忌做了他很多的主,现在李治是想自己说了算,所以他才有这样的心思,并且一直在寻找机会,如意生的这个皇子就是李治最好的借口。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题外话,李治最喜欢的妹妹,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同样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要出嫁了。

新城公主,早年被李世民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魏书玉,并且还是在魏征的病榻前许的这门亲事,李世民亲自握着魏征的手让新城公主认得亲,结果世事无常,就在同年,魏征去世,太子李承乾搞出了谋逆的恶举,最终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作为太子的老师魏征也没有逃脱干系,虽然魏征已经去世,还是被李世民申斥,魏书玉和新城公主的亲事也就此作罢,这也不能怪李世民绝情,因为太子谋逆这件事,就算是李世民自己也在宗庙罪己,魏征必定难逃追责,结果就是李世民为自己的女儿新城公主重新选定了驸马。

本来按照李世民的打算,女儿新城公主的亲事应该在贞观二十三年完成,当时他已经决定把女儿下嫁长孙家的长孙诠,把女儿下嫁长孙家就说明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女儿的喜爱,不管魏征还是长孙家都是声名赫赫之家,但是李世民却在这一年五月突然驾崩,这样新城公主的婚事就被中断下来,毕竟国丧期间嫁娶之事是不能进行的。

现在国丧结束,李治也就把这件事放到了眼面上,新城公主也是李治最喜欢的妹妹(新城公主去世后,李治对她以皇后之礼的规制下葬),并且李治还有一点想法,想要借着这件事跟长孙无忌商谈。

长孙无忌当初以不确定如意腹中是否是皇子否定了李治册封如意为正妃的提议,并且当时李治被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三人说的多有憋屈,现在如意给自己长脸,真的生了一个皇子,所以李治就想找回场子去,当初他是怎么失去的这个妃位,现在他就要怎么拿回来,当然,李治不会跟自己的舅舅闹的不好看,所以新城公主的婚事就是最好的敲门砖,李治就是带着这件事拜访了自己的舅舅。

刚开始二人谈着新城公主的婚事还算正常,直到李治拐弯抹角的说道如意的事。

按照李治的想法,四个正妃的位子,贵妃郑珠贤和淑妃萧未央是以前就册封的李治没有更改的意思,然后就是长孙德妃,这是长孙无忌选择的人选,李治也无意改变,只有贤妃刘氏,本来就是一个宫人出身,并不适合贤妃的位子,所以李治想要让如意顶替刘氏成为新的贤妃。

这样的想法让长孙无忌惊讶无比,且不说刘氏适合不适合贤妃的位子,就说刚刚册封半年多就废掉一个一品的正妃这种事就不合适,更别说刘氏还是当今太子的生母,就凭这一点刘氏做一个贤妃还是说得过去的,反而废掉刘氏就不合适了,长孙无忌赶紧问李治是怎么想的。

李治无奈之下才说出了他想让如意生的皇子做太子的想法。

长孙无忌脱口而出就是“胡闹!”

君无戏言!这天下哪有这么朝令夕改的事?并且还是在国家根基太子这件事上面,这是想换就能随意换的?这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吗?长孙无忌这才知道李治为什么非要如意做正妃,这就是在铺路?皇帝居然还有这样的心思?长孙无忌马上就回绝了这件事,一点都没有商量的余地。

长孙无忌不客气的道:“皇上,臣本来以为皇上只是单纯的不喜欢贤妃刘氏,才有了换掉她的想法,没想到皇上根本上是换太子的心思,这是臣绝对不会同意的,太子是国家的根基,不是皇上手里的玩物!朝令夕改!这就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李治也急了,自己以礼相待,怎么就换来一句绝对不可能的话,于是道:“舅舅,当初册立太子之事本来就是形势所迫的权宜之计,也不是朕心甘情愿的选择,只是有舅舅和皇后的安排朕才暂时同意,难不成朕就连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皇子做太子都不可以吗?”

长孙无忌道:“皇上,这一次选择一个庶生皇子做太子已经被群臣非议,就算现在的太子不合适,那再换一个无名无分的连庶生皇子都不是的做太子,这不是更要让天下人笑话吗?这不是儿戏啊!”

李治道:“所以之前朕就想要让武如意有一个正妃的位置,这样也算合情合理,都是舅舅一直在阻拦,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无名无分,现在弥补还来得及,我意已决,希望舅舅莫要在阻挡。”

李治的话倒是把长孙无忌将了一军,这还有自己的责任了?但长孙无忌还是不会让李治一意孤行,他认为这是皇帝在因为男女情爱胡闹,毕竟李治自幼长在深宫中,哪里懂什么男女感情,一时间被迷惑也是可能的,却不知道这是李治对于他这个执掌大权的监国的不满,稚嫩的皇帝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只是这时候长孙无忌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这还是李治和舅舅长孙无忌的第一次针锋相对,最终长孙无忌还是想到了以退为进的办法:“就算皇上中意这个孩子做太子,但眼下这个孩子还是襁褓中的婴孩,现在就把他放在太子的高位上多有不妥,并且的确距离上一次的册封太子时日太短,还在风口浪尖上,容易引来流言非议,所以就算臣同意皇上的想法,但不是眼下,延后几年不管是对皇上还是太子都是好事,皇上以为呢?”

李治眼看长孙无忌同意了自己的想法,也是退一步道:“舅舅说的在理,朕也没打算马上就重新册立太子,但武如意的妃位是不是应该先安排?”

长孙无忌还是不同意废掉贤妃刘氏重立武如意,理由还是相同,刘氏是当今太子的生母,现在废掉也是不合适的,太子在刘氏在,长孙无忌能够认可的如意的位置并不在四位正妃之列,这也是长孙无忌的底限。

最终二人协商到了一个昭仪的位子给如意,昭仪位列二品九嫔之首,是仅次于贤妃的妃位。

这样的结果以李治和长孙无忌各退一步收场,算是李治走出了自己的一小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