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我们似乎该回去了。”良久后,濮翊扬看着他说。
……
三日后,大雍新来使濮阳狻孤身进入了绛州城,据后史记载他与大虞皇帝及首辅宋元落在绛州知州府书房内密谈了足有四个时辰,一直到天黑才结束了此次商谈。
临走前他甚至还食用了沾盐的蒸土豆,临走前脸和那些才被下到地里的发芽土豆一样绿。
此次洽谈依然没有谈拢,宋元落开出的条件同样不是他能决定的。不过濮阳狻离开时倒是带走了荒山上的雍军旧部,几人最后赶回潭州城与城内的十万援军汇合。
再之后濮阳狻离开潭州赶回了大雍皇宫,而由濮翊扬带领的十万雍军则一直待在潭州城内再没有新一步举动。
提心吊胆的大虞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偏远些的富绅贵胄则也马不停蹄地不断遣人打探消息,隐约也听到了一些和谈的风声,但有关和谈的更多细节就没了消息。
除此外绛州城倒也传出了一则趣闻,那便是在绛州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土豆被辟谣洗刷了“邪物”的污名。
没多久当地知州就收到了绛州城传来的土豆种子和玉玺加章的密信,随后便纷纷带头下地种土豆来。
与此同时汴京的两位宰相也收到了宋元落亲笔写下的密信,信中列举了一堆稀奇物件,要求他们向外邦采买。
战乱时期竟还要大力和外邦发展商贸往来?
汴京得知密信内容的官员们又开始议论起来,有人猜宋元落这是想借机和外邦借兵,也有人猜那些稀奇物件里估计藏着什么如土豆一样利战的秘宝,当然也有几人觉得她就是单纯自信过头了。
自信地完全无视了大雍的侵略,开始发展起经济来。
这一说法乍一听荒谬极了,可一想到做这事的是宋元落,便又变得那么合理。到最后朝廷上的众臣包括两位宰相竟都沉默下来,颇有种想反驳又骗不了自己的感觉。
但众人猜归猜,依然阻止不了宋元落的决定——毕竟此刻皇帝就在她身边,而那封口气强硬的圣旨也不知道是皇帝默许的还是她直接拿着玉玺盖的。
总之就在濮阳狻返回雍国找雍皇商谈的时候,公孙骧飏,刁琉和老怪的义子莫风三人各自带着的队伍在顺天汇合,一起出发前往外邦。
他们身上背负的是未来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即将给大虞带来无限财富的海上丝绸之路。
同年五月,经过虞雍两国使者数十次的来回沟通,两国终于就休战一事达成了初步一致,濮翊扬带着十万雍军从潭州撤回了雍国,而宋元落也代表大虞皇帝坐上了前往雍国的马车。
她要亲自去谈休战协议。
雍国位于虞国南面,其实地理上更接近千年后宋元落真正的家乡。
所以第一次抵达雍国堼天子脚下的那座宣州外时,她非但没有陌生感,反而觉得眼前的景物是那样亲切。
——又或许,是因为过往早从濮翊扬口中听过无数遍他的家乡,是以眼前的一切都带了他的痕迹。
“元落。”熟悉的声音传来,堂堂濮阳大将军,新封的堼阳郡王亲自到城门口来接她了。
宋元落走下马车对濮翊扬行了一个标准的屈膝礼。
外邦使者见当地郡王,不必行跪礼,屈膝已是大礼。
濮翊扬的手僵硬地伸在半空,喉咙里发不出一个音。
最后是一旁陪同的大虞宦官眼疾手快地替他打了圆场,几句寒暄后便带着她先去了驿馆。
堼天子要想和她谈条件,必定会给她一个下马威,这点宋元落早有预料,所以接下来几天哪怕要见堼天子的帖子被他以各种理由驳回,宋元落也依旧心平气和地等在驿馆。
使者洽谈这种事她是第一次做,但上辈子在课本上她可见过不少前辈的优秀案例。
敌不动,我不动,看谁先急。
宋元落一点不急,当然,她的心态也不全是那么平和——毕竟负责她安危的虞国侍卫每天早上都来跟她说前一晚她房间对面的屋顶有个可疑人物坐了一整晚。
前几次那侍卫还试图去追那可疑人物,到后来索性就躺平了,只是出于职责所在还是每天都跟宋元落汇报。
宋元落自然猜到了这个可疑人物是谁,以至于每到半夜一想到有个有病的在盯着自己的窗户,她就莫名觉得燥热,到最后索性就失眠了。
该死的,美男计难道也是堼天子的一种计策?
煎熬的日子没过太久,收到大虞皇宫送来的第一波外邦宝物的堼天子终于坐不住了,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等宋元落败下阵来跟他松口,结果这小丫头是个十足的硬性子,除了每天一封帖子便整日在驿馆睡觉——
自己因这和谈是整夜失眠睡不着,她哪来那么多觉可以睡?
堼天子越想越气,结果一见到宋元落就乐了。嘿,这小丫头眼底的乌青比自己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