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历,论修为,论性别……他都靠边儿站,也没什么脾气。这会儿老老实实跟大修士们见了礼,全然一只乖巧小鼬,陆昭昭一招手,他就跟在她身边,也领几人去了更好的位置。其他亲友不多时也聚过来,占据了很不小的一片地方。
不过对于此处而言,也只是人群的一角。
三个大修士一碰头就斗嘴,陆昭昭偷偷跟温影承说悄悄话。余光瞥见台上已经开始忙碌,祭台上摆开了三牲。
四下慢慢安静下来了。陆昭昭看去,一时觉得大约祭典都有相似——在供奉方面,修罗教与团海城祭海时差别不大。这也让她很是松了口气——
大约,是因为梦中所见,她还挺害怕搞出生祭、人祭之类。不过显然,修罗教还没邪门到那份儿上。
从祭品来看,也只是寻常的三牲、酒食,不过多供奉了灵酒、神位与一些纸扎品,摆放了牛角等法器。祷文也多有不同,与其说在念,不如说在唱;陆昭昭没听懂,但巫岐跟他们同声传译:
“……天地洪荒,日月阴阳,
山川湖海,神威浩荡。
风云雷电,诸般天象,
皆为灵体,护佑八方。
日精月魄,驱彼邪祟,
雷公电母,殛灭诸恶,
风伯雨师,涤尽污浊,
山鬼水灵,降魔伏殃。
平此灾厄,复我安康,
山川焕彩,田亩丰穰;
暖吾黎庶,慰其凄惶,
垂怜下土,德泽扬扬。
伏惟尚飨,神佑吾乡,
千秋万祀,颂德传芳……”
主祭官又焚表仪拜,颇为庄重。这位主祭官大约是修罗司巫带来的高层弟子,盛装面具之下难以看清面容,但随着她的动作,可见纤细的手腕在银饰之下,皓月一样洁白。
这是一位女性祭司。
而随着祷文燃烧,祭司又挥舞手中法器,身体弯折的同时,似乎做出了一个等待的动作。
陆昭昭好奇地看。但在视觉产生变化之前,先来到的是听觉——
“咚!”
“咚!”
立于祭台两侧的鼓台,忽地被重重敲响。与之几乎同步的,是赤足登台的巫者们。他们——她们——的装束,奇异而庄重,好似粗麻织造,织绣却精美绝伦,又衬以兽皮、羽毛、藤萝等饰物;均赤足行走,身上各处均点缀着琳琅的银饰与宝石,有些还穿戴着写有咒文的披帛。
但最惹人注目的,却是她们的面饰。少数的巫者,戴着极为夸张的头冠,或玄鸟踞顶,或灵蛇盘绕,裸露的面庞绘着油彩,又饰以兽骨,彩羽作披;多数的巫者则戴着面具,其造型各异,或青面獠牙,怒目贲张,或慈眉善目,浅笑安然,又衬以流苏琳琅,珠串叮当,随动作摇曳作响,音韵清越。
陆昭昭几乎立刻就联想到了什么——
【傩舞!】
现实中也存在的,自古流传的傩文化。其中便有傩舞、傩仪,又称鬼戏,正是驱邪避灾、娱神祈福的仪式祭典。先前巫岐提及傩仪,陆昭昭就该想到的——虽然细节处多有不同,但眼前即将上演的,毫无疑问将是一场傩戏!《寻仙录》中也有傩——这是当然,腾简的名字,便出自大傩逐疫十二兽!
但眼前场景,与陆昭昭在现实中所见过的傩舞,竟又颇为不同。
“咚!咚!咚!”
鼓声阵阵,沉重庄严;和着巫者们赤足登台的脚步,规律而有力。从身形不难判断,这是一支纯粹由女子组成的队伍,其大多身形苗条纤细,却绝非瘦弱,反倒有力的踏步与灵巧的身姿,都迸发出一种说不出的力量感。
她们的踏步是有声的,即使在鼓声与铃声下也清晰可闻,一步一步,像踩着心脏的节拍。随鼓声渐起,也在台上站定,主祭官方才舒展了一下身躯,吹响手中角状乐器。
“傩——舞——起——”
乐声骤起,古朴雄浑,撼人心魂;巫者们闻声而动,由极静到极动不过眨眼之间,如一张被骤然铺开的画卷。巫者齐舞,其步伐轻盈,如踏云而来;其身姿矫健,似驾马出征。手足皆动,刚柔并济,柔臂轻摆之时,缓若清风拂柳;猛足跺地之刻,疾似骤雨敲荷。腰肢扭转,似灵蛇蜿蜒,柔韧至极;头颅俯仰,如瑞鹤嘹唳,威严赫赫。
其舞姿连贯,奇异而多变。或蹲或跃——蹲时如磐石坚稳,跃时若飞鸟冲天;或旋或转——旋时似旋风疾卷,转时像陀螺飞旋。双手时而合十祈祷,时而左右伸展,仿佛能与天地神鬼相通;双腿时而交替前行,时而并立顿足,好似在驱逐邪祟之影。
众巫合舞,时而整齐划一,时而形态各异。其各异时,有巫者脊背隆起,态若巨熊,双臂奋挥,刚猛无俦;又有巫者肩头婉伏,形如灵蛇,身姿扭摆,谲诡难测。其整齐时,转身旋跃,默契协调,配合得天衣无缝,宛若所有人均为一体,汇聚成一股强大无匹、震天撼地的力量。
陆昭昭都舍不得眨眼睛。
但见此刻,鼓乐齐鸣,声震云霄,旌旗飘扬,彩幡摇曳,火光赫赫,在巫者们身上打下光影,使那或雪白、或麦色、或油彩遍布的藕臂,多么引人注目,以至于可以看清几乎每一根指节所弯曲出的奇妙姿态,时而轻柔,时而刚劲,仿佛在与虚空中的什么角力,仿佛那已不再是人类的手足,而是某种自大地深处伸展的枝叶,欲以凡俗之身,撷取星辰。
又有歌者和声,鼓点紧随;舞者应律,翩跹而舞。舞至酣处,火焰升腾,烟雾缭绕,歌声悠扬,鼓声铿锵,随着重重一声鼓点落下,以主祭官为首的巫者猛然踏步,竟凭空而起,直上九霄!
“?!”
观者云集,不由自主,随之视线挪移。且见巫者们双足离地,踏空而上,似鹏鸟展翅,翱翔天际;又似蛟龙出水,翻腾云海。灵光闪耀,法器尽出,或为短剑,剑气纵横,或为长杖,杖影重重。又见光芒大盛,如日出东方,使人不得不眯起双眼,须臾后才瞠目结舌,见空中骤现金乌幻影,炳如日星,霞光万道,盘旋而舞。
“……”
不知为何,有泪水从面颊缓缓滴落。这大抵并非只是因为生理性的原因,而是一种莫名的,仿佛从身体深处生长出来的感动。说不清道不明的,好似某种被触动的本能,令人想要嚎哭、想要顶礼膜拜、想要融入这场狂舞,就像从天地中而来,也将归于天地。
这大抵不是陆昭昭一人的感触,但她却也没有精力去关注别人的反应。她仰着头,见巫者们绕金乌而舞,时聚时散,或进或退。聚则如群山耸立,气势磅礴;散则如繁星点点,璀璨迷离。进则如洪流奔涌,锐不可当;退则如潮水渐落,从容有序。巫者们的身影,在空中高低不同、错落有致,俯仰之间,如万花齐放,又似羽衣蹁跹,与金乌身周盛光相和;又见腾焰飞芒之中,云蒸雨降,金色的雨滴飘摇坠下,为人们披上一层金色羽衣,却又并未浸透衣物,反倒化作灵光,消融在空气里。
这大约是一场现实中不太可能见到的神戏吧。陆昭昭还是头一次知道,什么叫做修仙者的舞蹈。那金乌之影如此盛大,堪称人神共舞,时而衡如鼓腹含和,熙熙融融;时而觿如人神互斗,蛮触相争,又有如这片土地之上所一直发生着的,人与自然相和、相争的历史。
然后,金乌的幻影淡去,带着闪烁的光影,高飞向黑夜之中;巫者们盘旋而落,屈膝跪地,虔诚叩首。
此时,香炉中的祷文,恰恰燃尽。
陆昭昭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珠。转头望去,四下俱寂。她没有先看自己的伙伴,而是去关注那些被聚拢起来的灾民们。在祭祀开始之前,她清楚地记得他们面上困惑、惶然而麻木的神情;但在此时,一切不同了。
那些枯槁的面容上,逐渐焕发了神采,不少人仍注视着金乌消散之处,漆黑的瞳孔里又一次亮起星辉。就好像方才舞到盛时的那场光雨重新为其瘦弱的身躯注入了力量,在干涸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是一支歌舞。这不仅仅是一支歌舞。
“巫姨……很温柔啊。”
陆昭昭看过去,巫岐才自知失言,打了个哈哈,小声道:“……一般来说,驱邪逐疫、安抚亡灵的傩仪,是没有金乌的。”
显然,是因为十影山民众兴盛的金乌信仰,使修罗司巫对传统仪式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动。这当然是很温柔的改动……尊重一地的信仰,听起来,似乎和那位看上去就很独断专行的司巫并不搭边。
但奇怪的是,陆昭昭一下就觉得她变得亲切起来了。
玉怜香也轻叹。
“人有难,便有傩,今日也算难得开了眼界。”
他说:“这灵舞当真编得极好……你们也是下功夫了,那场金雨,对凡人颇有好处……唔,我若是没有看错,你们这场傩仪本有送灵仪式在内吧?”
陆昭昭这种外行小修士只能看个热闹,玉怜香这般的行家便是看门道了。巫岐颔首:“按以往习俗,这场傩仪会将亡灵也一并送往灵界,此为抚灵,但此难几乎没有亡魂留下……”
喜平那儿没找到,两只梦魇也没吐露什么有用消息,众修士很是查了一番,也没找到死难者的灵魂,最终只能认定,恐怕是被三位凶手作为仪式所用了。
不论是作为耗材,还是做了什么,八成都不剩下了。于是今日的仪式,比起安抚亡灵,安抚生者的意义更为重大。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玉怜香叹:“希望这些人今后能好好地生活下去吧。”
众人均沉默,陆昭昭也轻叹,又默哀片刻。忽地看见巫岐猛地绷起脊背,下意识回头看去,高挑女子站在阴影里,火光在她细网状的面纱上投出粼粼的反光。
她人站在那儿,却像站了一头老虎,身旁无人敢近。抱着胳膊看过来,也不知站了多久,目光灼灼盯在陆昭昭身上,半晌才懒洋洋地抬眸扫了眼其他人。
“秦令雪。司空琢。”
她顿了顿,才又道:“……楼惜玉。”
这位修罗司巫,大约是陆昭昭见到的第二个,会直呼这三人名字的人——第一个是龙女敖海若。显然,这位司巫的态度比龙女还不客气些,念过名字竟就算打过招呼了,立马又看向陆昭昭。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