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众人里除了已经和他熟悉到不行的诸葛承外,大概没人能察觉到这个笑容,但他也怕再这样下去会被别人察觉出端倪。于是诸葛承赶紧低下头老实不动了,而阿拓也收起了那一丝微不可查的笑容重新转回来面对众人。
“孤为代国正统,荷上天眷顾,遵祖训再续代国国祚,继位于牛川祖地,建元登国。现今秦朝天王既薨,各部四散分崩,胡汉南北分立。孤愿为天下计,安国、定邦、至大一统,现太平世。天下之人,无论胡汉,皆为国之子民,当一视同仁,共享治世安康。布告天下,广闻周知。”
在阿拓向他面前跪得满地的胡人和仅有的一名汉人宣告他的胡汉共同治世的理想的时候,原本一向阴暗的天空突然云开日出,而更加少见的是,伴随着日出一同而来的,是新年里的第一场雪。
诸葛承被这异象勾得抬头看向天空,他心想这大概能算得上是上天给了新王一个大大的吉兆了吧。
209.
在成为了可汗之后,阿拓的臣子们首要关心的,不是他的治国方针政策,而是他的血脉传承。自那日登基典礼之后,各个和王庭交好的部落就开始往阿拓的王帐里送女人。阿拓坚持了几天之后,终于在之后某一天的晚上逃去了诸葛承那里。
“怎么会有空来我这,今晚不忙着延续你的王血吗?”
诸葛承这一句里丝毫没有生气的成分,甚至隐隐还带点鼓励的意思。事实上他完全可以理解其他部落氏族往阿拓那里送女人的作法,君王血脉传承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任何的国策,它是可以影响到一国国运根基的大事。如秦皇汉武之类的大帝,还不是因为子嗣的问题生生影响到了他们各自伟大的帝国。
“得了吧,今晚就暂时放过我吧,让我在你帐里寻会清净。”
“这么多温柔乡,就没有哪个能让你觉得放松的吗?”
“放松?在洛阳跟你学的帝王之道里,我记得有一条是要谨慎选择子嗣的母族,外戚过强或者过弱都不是什么好事,前者会让王嗣被外戚左右,失去自我;而后者则会让王嗣受困于他的母族血脉轻贱,不能服众。”
“所以尽管每天晚上在我眼前的是一位位妙龄的女子,她们明明年轻、健康又美丽,可我能看见的却只是她们身后代表部落的人口多寡,对于我或者先王忠诚与否,以及那些部落对于胡人传统和汉人文明的态度。你觉得,这样会让我觉得放松吗?”
“抱歉。”诸葛承收起了他言语里的轻浮,郑重其事地对阿拓说,“看起来你会成为一名明君的。”
“明君?”阿拓却并没有因为这一句夸赞而高兴,“即使这样,我也不配得一位贤相吗?”
明知道阿拓在说什么的诸葛承只好避开他灼热的眼神,而这种举动本身就代表了回答,早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的阿拓只是叹了口气就不再深究了。
“话说即使不以丞相的身份,哪怕只是作为朋友,能不能替我谋划一下,关于她们中的哪一位能成为我长子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