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一纸旧戏故人寻〔民国〕 >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1)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哪禁得住诱惑,每日下了学堂后,就爱往前门外的福寿堂饭庄跑,因为那呀总有一个西洋人会铺块白布,给我们放会动的图片,着实新奇。”

“可后来没多久就遇上西太后的七十大寿,英国公使为了讨好慈禧,便带了电影放映机进宫庆寿,谁知发电机发生意外突然爆炸。”

“这一声响可把当时的太后吓得不轻,一怒之下,喝令紫禁城内不准再放映电影,后来更是连整个北京城都不得再放映。”

“慈禧太后被吓得不轻,我也被气得不轻,站在家中院子,朝着紫禁城大骂她是祸国殃民之人,扯着嗓子足足叫唤了一个时辰。”

“不过最有意思的还属当时太炎先生因感于大清内忧外侮之时势,特意为慈禧写的一副楹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我读完后,叹服叫绝,逢人便诵,无一例外,简直大快人心。”

唐暄喜不自胜,笑意从脸上荡漾开来。

我在一旁也听得乐不可支,被年幼的唐暄逗笑,后来又直为太炎先生的这番话拍手叫好,大笑道:“用俗话讲,老佛爷这是山猪吃不了细糠!”

她听了我的话,顿时开怀大笑,眼角也渗出泪花:“你的形容真是太贴切不过了,就是山猪吃不了细糠!”

我止不住满腔的笑意,又道:“不得不说,太后这一声令下,还直接推动了上海电影的发展呢!老电影人在北京看不到希望,自然就都涌向了上海不是?”

“是啊,我这不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海,找电影来了!”

话落,两人再次一齐笑出声来。

“五姐,有你的电话。”鸣渊走进亭子,站得笔直。

唐暄面上仍停留着方才的笑容,她抬眸对鸣渊说:“好,我现在就来。”

见唐暄走后,鸣渊依旧站得端正,我招手对他说:“来,快坐,快尝一尝这些糕点。”

他在我对面坐下,拿了一块绿豆糕品尝起来。

我双手交叉,抵在下颌处,笑问:“怎么样,好吃么?”

他点点头。

我松开手,和他谈论起我们方才所聊的内容,讲到有趣处便忍不住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起来。鸣渊也不说话,只静静听着,却不再动桌上的点心。

没一会儿,唐暄便回来了,看鸣渊欲走,她开口问道:“要出去么?”

鸣渊点头:“一会儿便回。”

唐暄笑笑,瞧了一眼鸣渊离开的背影,对我说道:“我这个弟弟不大爱笑的,今日见了你,他才难得笑了几次。”她垂眸瞧着面前的绿豆糕,“其实也不止今日。”

我没心没肺地敞开笑:“巧了不是,我弟弟也不大爱笑,所以每次一见到鸣渊呀,总免不了一种亲切感。”

唐暄不再言语,只浅浅笑着。

我想起房间里的那张录取通知书,问道:“鸣渊什么时候走?”

她微微愣住:“你知道了?”

“嗯。”

“预计年后走。”

“那么快?”见唐暄在瞧我,便立马收起自己不合时宜的诧异,“其实我只是没有想到他会选择这条路。”

我与唐暄细致讲了自己和鸣渊初见再到初识的情景,当时他满腔义愤离去的背影,至今依旧历历在目。

听我讲完后,唐暄的面色愈发沉重起来,她对我说:“我带你去个地方,或许你就会明白。”

唐暄将我带到后院,虽是位于府邸深处的院子,可却不见杂草灰烬,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仿佛有人居住在此。

我跟在身后,随她推门而入。

门后,一张黑白军装人像半身照迎面朝我冲击而来,底下的黑檀木上写着一列刺眼的红字——唐氏英烈唐鸣捷之灵位。

四周的家具摆设均由白布遮盖,唯独眼前的照片黑得扎人。见此情景,我如石像般停滞在门前,脚下如被无形的粗绳束缚着,不得动弹。

照片中的青年与鸣渊的长相颇为相似,眼神中有着一样的坚定刚毅。

我回忆起眼前逝去的唐家三公子便是那位挂在前厅照片中的青年军官,是鸣渊的两位兄长之一,可不曾想到意气风发的青年却是英年早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