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楚天家回来已经过了三天,赖宇在繁重的高一学业之下,依然坚持每天晚上回家搜索数据线索,但依然没有什么发现。看着他每天顶着一双熊猫眼来上课,作为知晓其中缘由的老师真的心痛不已。
学校在登山节后,平静如常,也没有听说什么神怪之事。评选出来的作品,是一幅形状怪异,如碟状的石块。石头和周围的树木叠加,仿佛大自然无意间形成了某种复杂的符号。
我和赖宇都隐隐感觉评选出来的那张照片看似普通,光线和构图无可挑剔,但这奇怪的地形却让人感到一丝诡异。
赖宇提醒我,把这招图片发给楚天看看。我才想起,我们已经有一个团队,需要互相共享信息。再次打开手机,将照片发给楚天,并附上一条消息:“你觉得这张照片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我总觉得它像是在传递某种信息。”
不久后,手机传来楚天的回复:“看起来像某种符号,可能和古老的地形学有关。我们应该查查这片区域的历史和传说,或许能发现什么。还有,确认一下高老师照片的那块石头的位置,不是也有学生拍到了那块石头的照片吗?”
我托赖宇帮我找找拍出这两张照片的学生。利用他登山队员的身份,套一套他们的话。
赖宇不负所托,带着照片找到摄影的学生。
“老师和我都觉得这张照片很漂亮,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赖宇问。
拍到和高老师相似石块的学生思索了一下,说:“这是我们登山节路过的一个地方,早上从学校出发,向着太阳走,大概走1个半小时,就可以找到。但是路况不太好。不过,也是一条人工开凿出来的小路。当时我随手拍下的,但拍完后我自己也觉得有些奇怪,这块石头似乎在发光。也许是反射阳光?”
“我这幅照片确实背向太阳的方向走着走着发现的。我记得登山节那天很热,我们就选了一条不晒太阳的路。大概走了2个小时吧,也基本是已经开凿好的小路,经过这块石头时,我好像感觉那个山势像在诉说什么,于是就拍下来了。”
我的心跳加快,意识到这绝非偶然。我把我们收集的信息分享给楚天和姚娟娟,并和楚天约定,下课后在市图书馆借阅一些资料,然后一起研究那片区域的历史背景。
放学后,我们四人聚在楚天家,摊开在图书馆找到的地方志、地图和资料,一起追溯那个地方的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