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藿和如葵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应了那句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两姐妹身上有些点是极为相似的。
最明显的,就是她俩都不约而同的,对这个她们了然熟知且潜移默化的规则产生了质疑,在没有任何先行的启发或者影响下。
但如葵和如藿又属实是截然不同的。
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单单从她俩人的态度,那种对自己需要遵循的,那些默认的而又无处不在的规则质疑之后的态度,便能看出一二。
如藿的质疑是静默隐忍的,在对看不见摸不着的陈条旧例产生疑惑时,如藿探寻真相的第一反应是遵循,最起码是在世人眼中认同的遵循。
这种假装的遵循,是一种很好的伪装,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殷如藿巧妙地理解了殷母所说的,从者为众,这句话。
并无师自通地领悟了如何运用这句话,让自己,这个世间里的少数,如何如鱼得水地生活在这个世上的多数群体之中。
不仅如此,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如藿不仅在“多数”群体的包围下,生活地如鱼得水,她还做到了让这些“多数”群体发自内心地认同殷如藿是实打实的“多数”群体里的一员,甚至是极为优秀出色的领头羊般的一员!
殷如藿选择这样的方式,有好处,自然不会没有坏处。
她的选择的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在她没有十足把握或者足够强大的实力之前,她必须要假装到底,她必须比这个世上真正的“多数”群体还要更像“多数”里的一员。
连殷母都说,不知为何,看着自己的大女儿殷如藿,总觉得她活得很累,那种累,是从人的神魂深处散发出来,直至蔓延全身的那种累。
对此,殷母一直极为不解。
老实说,自己的大女儿殷如藿,出身世家,父慈母爱,兄友弟恭,而且自身也极为优秀,在京畿,甚至整个雍朝都素有贤名,她到底在累什么呢?
殷如藿当然累了!
她要遵循这种明知有问题,但却无法推翻甚至还要认同的规则。
不仅如此,她还要在这种不轻易打破常规挑战权威的“遵循”中,有条件的,小心静默地寻找着自己说服自己内心的东西。
这样的如藿,她能不累吗?
而如葵却是迥然相反的。
明明从外表看,如葵才是那个最为清冷理性的,但从做事方式来说,却极为随心,想做便做了,哪管外面洪水滔天。
就拿之前如葵因出入庖厨,差点名声尽毁一事来说,如葵想要的,是具有一定功效的清热丹,而清热丹怎么来?需要自己出入庖厨,对柳树皮进行长期复杂的炮制。
那么,好的,如葵就二话没说,天天不离灶台,甚至有了银钱后,快将自己的起居的禺山院变成一整个大庖厨了。
外面流言四起,中伤造谣,差点毁了如葵一个未嫁女娘的所有声誉,但直到殷母去问如葵,得到的却是,旁人要说便说,我不放在心上便成了,如此这般风轻云淡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