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如葵到了佘夫人的衔月堂,刚进正门便看见官亭侯的第三子,也就是官亭侯的小儿子陈会在佘夫人的下手,没个正形似的坐着,歪着身子,斜倚着靠凳,旁悠闲地喝着茶。
如葵顿时就清楚佘夫人叫自己过来的缘由了,已经足够明显了。
真弄清楚佘夫人的意图后,如葵在心底里笑了笑,这下事情反而有一些有意思了。
这不就是佘夫人做局,说想念如葵,借着自己的名头将如葵从她阿姊如藿身边调出来,实际上是暗搓搓的琢磨着,想为如葵谋一门亲事呢。
看着架势,怪不得不敢让自己阿姊知道呢,这名义上可以称得上为相亲,但实际上,说一句颇不文雅的,这都快比得上三教九流处的拉郎配了。
这若是让如藿阿姊知道,如藿阿姊不得生吞活剥了自己这位君姑!
如葵皱了皱眉头,几重念头在心底里转了转,最后仍是抬脚进了衔月堂堂内。
雍朝的男女双方两厢相看颇为讲究。
除去像殷母在春生之际在府中举办的名为赏花宴,实为相亲宴的各类不可明言的高门聚会外,正规上可以分为节日相亲或者是媒人相亲。
节日相亲相当于试婚青年男女在特定的日子与相亲集市上互相见面。
譬如元宵节或者是三月三。
元宵节,主要是依靠于晚上的灯会。在元宵节的晚上,适婚男女走在街头,借赏灯和逛花市的名义去寻找心仪的另一半。
一旦看上心仪的人,男子或者女子也不会亲自上前而是委托朋友帮自己上前报上家门,若是对方也有意,那就会留下彼此的名讳和住址,之后双方回家后各自禀告自己的父母,如果能得到同意,便可上门提亲了。
而三月三又称为上巳节,主要依靠于白日里的踏青。三月三当日,往日不常出府的小女娘们在此日纷纷踏出家门,会寻一片山清水秀之地,然后河畔嬉戏插柳赏花;陪同自家姊妹相伴而出的男子们则分坐于河渠两旁,并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以流水曲觞的方式吸引意中人。
若是双方互有好感,便可在众人相聚的情况下,一起漫步坝上,并折柳相赠,互诉情意。
这是在适婚的男子和小女娘们自行发掘心上人的方式,另外一种比较正规的方式,则是依托于媒人而进行的。
对应着不同等级的门户,服务的媒人等级也有所不同。服务名门贵族的媒人,通常头戴帷帽且服装衣饰华丽,装束上服务的贵人几乎一样;而服务于中等门户的媒人,通常也会整洁的带着冠子或者头上包着包巾,衣着虽不是华丽,但也干净整洁,让人一看便亲近舒心;再往下面,服务更为普通的门户的媒人,通常便是将头发随意挽成一窝发髻,衣着多是粗布麻衣,且多混迹在市井王婆之中。
若是委托也没人替两家适婚男女出面商谈婚事,那流程更为细碎繁琐。
首先要下草帖子。草帖子由由议亲人撰写,再由媒人带给男女双方,主要试探双方是否有意。
若是双方彼此有意,便会告诉媒人在地上一个更为详细的帖子,此帖名为定帖。定帖的内容则更为详细,上面会书写一些更为实际的内容,比如双方的曾祖,大父,阿耶三代名讳职业,以及男女双方的名讳生辰,甚至家有多少财资都会一一写清,再送与对方。
最后这一步则是相看。是由媒人在场,定帖中写明的适婚男子和女娘在双方长辈陪同下,进行着最后一步,又名为“过眼”。
上面的几种相亲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多方人共同在场。
在媒人相亲的最后一步“过眼”的过程中,也多是由男方和男方长辈及媒人的陪同下,或是亲自登门拜访对方,或是选一处园子或酒楼等雅致之地进行相看的。
而像佘夫人这种,没有经过女娘长辈同意或者陪同,甚至有隐瞒倾向的,且也没有男方长辈前来或者陪同,直接叫上女娘上门给男方“过眼”的,说的轻些,里面充满了男强女弱之意,但若是说的严重些,便是有轻视或者贱视被叫来的女娘之意。
所以如藿若是知晓此事后暴跳如雷便很好理解了。
佘夫人此举不仅仅是轻视如葵一人,简直是将殷氏全族的脸面踩在脚底。
但问题在于,若是佘夫人没有将试图给如葵相亲的意图挑明,此事还不好说破。
若是如葵在佘府之外,佘夫人来叫,如葵有一万种正当的由头拒绝,身体不便或是家中有事,都是极好的借口,既不驳佘夫人的面子,又全了自己不想去的里子;但现在是在佘府,佘家主母亲自来请,连如葵的阿姊,佘氏的少夫人都不好忤逆长辈开口拒绝。
去肯定是要去的,憋屈吧?更憋屈的还在后面。
真就是情势所逼不得不来,来了之后其实也很难做些什么。
因为这种情况下,就是一场你知我准备做什么和我亦知你知道我准备做什么的无解的局,除非佘夫人主动将意图挑明,否则作为一个还未议亲,甚至还未及笄的小女娘是做不了什么的。
佘夫人叫如葵过来的真实意图,如葵还不能告诉怀有身孕的阿姊。
让临产期的孕妇情绪大起大落,作为如藿嫡亲妹妹的如葵不能这么做,作为一名懂医理的药师,如葵更是深知这件事不能让殷如藿了解到一丝一毫。
甚至,如葵巴不得促成此局的佘夫人和这位悠闲喝茶的陈小公子,都能将这份见不得人的心思带到棺木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