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药道师祖的自救指南 > 第79章 算账

第79章 算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怕不是有人要混水摸鱼啊!

袁光彻底看完手中的卷宗后,起身,像皇帝躬身行礼,开口说道:“陛下,赣州先不说,只以徐州来论,据微臣所知,徐州位于胶州之南,人口约于二十多万,土地丰饶,多良田。”

袁光向雍帝禀告着自己记得的徐州地志,同时也是将此类情况向其他朝中重臣细细说明。

“况且前两年当地的刺史回述,此地不久前还曾发过徭役,但也是为了开荒,筑坝修水,而且都还集中在农闲时间,完全不会影响到春种秋收,所以听闻前两年收成极好,为此当地郡守还专门新修了好几座储备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既然收成不错,还有新建粮仓,即使有灾,即使部分粮食发霉,难道还能是所有的粮仓,所有粮食都发霉吗?如果没有,怎么会严重到饥者盈路,饿殍遍野的程度!”

徐州的官吏随着这些话的说出,脸色慢慢变得难看起来。

是啊,殿上在座的其他重臣逐渐醒悟过来,刚才只是听这两位地方官吏说灾情严重,但仅仅是泛泛而谈而且是一面之词。

听完司农的袁大夫一说,顿时醒悟过来,是啊徐州可是有天下粮仓的美名啊,怎么只是一场冬日里的,完全没影响到春种秋收的雪灾,便已经到了拿不出粮食的地步了!

袁光看到自己的这些老同僚颇有些醒悟的意思,内心忍不住晒笑。

原先的自己可能还不如这些同僚呢。

袁氏可是第一胶州第一豪族,他是袁氏的长子,作为世家子弟出身的他,在没有跟随雍帝之前,哪懂得这些农务啊。

而且之前办事儿,多少有点儿不擅长事物的毛病。

自家出身胶州,自然擅长的是儒学策论,也就是殿前辨答,真正改了的原因,也是因为雍帝。

雍帝当年虽然年少,但做事情却很有条理,思路也极为清晰。

比如在农事上,他就特别喜欢将不同年份的详细数据列出来进行比对,自己喜欢看,也喜欢让一旁的臣子看,看完了还要提问,所以刚开始袁大夫那是一个字都回答不上来。

后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当年的自己也是颇下了一番苦功,慢慢的,既然养成了所有的事情喜欢靠实据来佐证的习惯。

平日里还不显,没过多久袁老爷子就发现,数字实据这个东西,在和一些与自己政见相左的同僚争辩时或者堂前诘问时,尤为好用。

这东西你就辩吧,保管对面的同僚一辩一个不吱声。

这不,今天就又用上了~袁老爷子不着痕迹地摸了摸自己保养的极好的山羊胡。

面对司农长官的诘问,年轻的官员冷汗都下来了。

在场的都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老人精了,一眼就看出来,这年轻官员明显就是没顶住袁老的威压询问,慌了啊。

但明显面色慌乱的年轻官员接下来说的却让在座的诸公们感到了一丝诧异。

他竟然没改口!

“但现实之中,世情复杂,不能单单只看着纸面数字,进行推测啊!”

袁光被气笑了。

老爷子冲着长史冷笑一声,“怎么,不看历年奏报和卷宗,就只能信你二人的口中所言吗?”

“荒唐!”

雍帝在袁光说话时,便又坐回了长榻上。

他一边听着两人在下面的对峙,一边在思考,刚刚长史报上来的灾民数量。

四万有余的灾民……

四万有余,单听这个这个数量,便已经让人有些发慌了。

但雍帝知道,若是灾情属实,那实际的灾情比原先预估的要严重的多!

以徐州来说,徐州人口约二十万余,灾民两万余,那剩下的人口便差不多是不到十八万之数吗?

不,账不是这么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