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少年将养成实录(重生) > 第19章 阿晚

第19章 阿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案台上,香炉与冰鉴两缕寒气缠绕在一起,一寸一寸揉散开,是透心的凉意。

“阿晚,我是个自私的母亲。”林氏哽咽道。

徐香晚听着林氏的话,一时竟无言以对。

她苦笑,裴麟和林氏果然是亲母子,默契到接连说出出乎她意料且令她猝不及防的话。

孩子吗?

坦白说,徐香晚从未设想过她和裴麟会有孩子,甚至没有设想过她会和裴麟圆房。

一直以来,对裴麟,她想要的明明只是报恩。

待裴麟成长为大将军,或者至少活过弱冠,她便可以功成身退地带见月离开裴氏,至于裴麟是否纳妾或另娶,只要裴麟愿意,她都尊重裴麟的想法。

可林氏的一句“生个孩子罢”,就如同之前林氏在水林园中问她“你做好准备做下一个裴林氏了吗”一般,在她主动与裴麟十指相扣、关系更进一步后,给了她当头一棒。

林氏是个很好的母亲,也是个很好的长辈,好似她看过或行过了人生路上曲曲折折的道,所以总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醒小辈下边的路:莫走错了。

比如她打裴麟的一巴掌,比如她的这一句“生个孩子罢。”

让徐香晚不得不面对这些日子以来她有意忽略了的东西。

在他人眼里,徐香晚无疑是一个对夫君嘘寒问暖的贤良嫡妻、是未来三房的当家主母。裴麟也并非是他人眼中那不知冷热之人,他看向她的眼中比初时已温和了许多,或许在裴麟心里,过一段时日他便会完全接受她是他的妻。

那接下来呢?要如何?

要替他绵延子嗣。

成婚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结两姓之好,以盼香火永昌。

裴麟是三房唯一的独苗,子嗣对林氏,对三房来说都太过重要了。

可徐香晚愿意吗?她问自己。

至少现下,她不愿意。

一旦有了子嗣,她一辈子都离开不了裴氏了,那她只不过是从一个四方院子挪到了另一个四方院子而已,看到的只是一角天空。可她明明很想像阿娘幼时那样,可以随父到处经商游历山水、领略各地风土人情,每每幼时听阿娘讲她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徐香晚总觉得自己对来日二字充满了希翼,她也想去纵览大好河山,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

徐香晚本就是打算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带着见月去周游各地的。

世人都说母凭子贵,可孩子对她来说是羁绊,是挂在腕处的锁链。

她不愿。

可徐香晚也心知肚明,她可以没有孩子,但裴麟不可以没有孩子。

她占了他的妻位,哪怕自己不生育子嗣,也理应助三房延续香火、兴旺子息。

徐香晚指尖冰凉,心中生出一股懊恼,既然她计划迟早要离开裴麟,一开始就不应该给裴麟一丝丝产生男女之情的可能性。

可要如何把握她对裴麟的好,只让他们感情深厚互相信任但又不生出异样的男女之情呢。

徐香晚头疼。

于是她决定先暂时搁置这个问题。

“母亲”,徐香晚挨近,试探着握住了林氏同样冰凉的手,柔语道:“为何如此说。”

眼尾的泪渍被林氏拂去,她从长袖中拿出一张帖子,放到了徐香晚掌心。

靛蓝色的雕纹硬壳,用如意纹绸包着四角,打开铜扣,里面是林氏写的一封信,看字迹是刚干不久,娟秀中透着股飘然之风。

上面写着:陈元敬启,落款林西月。

看信中行笔,林氏和陈元应是旧相识,两人并不生疏,否则林氏不会直呼其名,更不会以自己本名落款。

而陈元此人,徐香晚对他也不仅仅是略闻一二的程度,早就在嫁入裴氏之前,徐香晚就已经将南梁各路名将打听研究了个遍,更遑论,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周地剿匪事件中,陈元一名早已传的大街小巷耳熟能详。

南梁虽几经战乱,但作为国之肱骨的各大世家骨子里的重文轻武并未轻易改变,而建东陈氏,便是众多世家之中屈指可数的崇武士族之一,也是南梁世代武将遍出之地,满门功勋。

陈元为嫡三子,是林大将军林鼎麾下的高徒,和林氏自幼相识,后来林氏嫁给裴启后,裴启与陈元不打不相识,成了拜把子兄弟。

林鼎于尧水一战战死前,陈元酒后与寒门武将起了冲突,被谏官参奏后贬官出金陵,而第二年魏贼嚣张,再次在边境屡屡生事,太后王氏垂帘听政,再次重用陈元,陈元本是要和裴启一齐上战场的,只是又突然陷入贪墨军饷的风波之中,直接被罢官彻查,押在金陵不得出。

不知是天命,还是人为,陈元生生躲过了两场战乱,他的师父和兄弟却已马革裹尸不再还,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猜疑四起。

即使最后陈元洗刷了贪墨军饷的罪名,也还是自请贬出金陵,在周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武官教头,这么一去,便是三年。

如果不是四月起的金陵周地匪寇之乱,陈元可能依旧潇洒地在周地做他的武官教头,将林鼎用来训他的那些招式全部一股脑用在那些应该没机会上战场的小兵身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