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登基之后,为稳固朝堂,先是迎娶慕容太傅长女为后,同时又纳了宋中书的次女为妃。隔了一年,又迎苏大将军的幼女入宫为贵妃。在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朝堂才勉强平静下来。好景不长,慕容太傅被人揭发通敌卖国。慕容太傅的原配也就是慕容皇后的生母是戎族公主,慕容皇后又自幼在北戎长大,与北戎往来频繁,这才被人利用起来并构陷。在苏氏和宋氏的联合逼迫之下,慕容一族被诛,庆阳长公主出面也只保下了儿子慕容峰和皇后。
慕容皇后被废,幽禁在冷宫之中。在此期间,宋妃生下了皇长子魏天瑾。此时苏氏一族手窝兵权把持朝政,苏贵妃又权倾六宫,魏氏天下岌岌可危。为了破局,废后又在宋妃的协助下,向北戎借兵,秘密将皇帝自平京转移至宛京的同时大军自北压境,苏氏抽身对抗北戎之时皇帝釜底抽薪,灭了苏氏,并借复立慕容皇后为契机向北戎示好,终于彻底稳定了朝局。
北戎偃旗息鼓,权臣树倒猢狲散,后族势力衰微,皇帝这才重新掌权。直到慕容皇后产子,当年的隐忧才又浮上水面——当年为了制衡苏氏,宋氏子已经被立为皇太子,如今皇后产下嫡子,这储君之位又该何去何从?
于是,朝堂之上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国本之争。一方以为,皇太子已立数年,从无行差踏错,且在日渐成长之时已见人君之像,不可轻废;另一方则认为嫡庶有别,当年不过权宜之计,不能乱了规矩。无论前朝如何争论,后宫平静得没有起一丝波澜,直到宋妃暴毙身亡。
众人皆以为是慕容皇后为了太子位毒害了宋妃之时,慕容皇后却闯入朝堂谏言不可为了幼子而乱了朝堂,这事才尘埃落定,直到皇帝油尽灯枯。
先帝驾崩后,皇太子顺利继位,慕容皇后变成了慕容太后。虽然宫里宫外都流传当年是慕容氏杀了宋氏,可这些年慕容氏待新帝视如己出,新帝也视太后为生母一般孝顺。传说先帝驾崩前留下遗诏,令太子登基后立慕容氏子为皇太弟,将来继承大统,可遗诏随二皇子一起消失数年,皇帝与太后之间也势同水火,直到数年前二皇子的消息从西北传了回来。
“瑞王虽然回归朝堂,并且手握兵权,可遗诏依旧下落不明。皇帝膝下空虚,无论有没有遗诏,瑞王有没有受封皇太弟都是名副其实的皇太弟。如今,皇帝既要让瑞王掌管兵权参与政事把他当作储君来培养,又一直拖着不肯封他为皇太弟防止他坐大,也为自己的子嗣留一条路。但这么拖下去终究不是办法,终有一日瑞王权势过大或皇帝有了长子,这事早晚要闹上一闹。皇族争家产,受伤的终究是老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