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事情终于理清楚了,宁玥在王府的工作也逐渐通顺起来,甚至有些不是特别重要的文书都可以交给宁玥单独处理了,闲暇之余宁玥也开始教王府的账房使用复式记账法,这东西学起来很难,教起来也难,可真正上手之后,账目存量和流量以及整个王府的经营状况都一目了然。
“我才不要替你看账。你王府里还有那么多摆不到明面上的东西,我这记账法一旦用了之后就都能翻出来了。我还是只教方法,具体的账目我一概不看。”看账理账什么的最麻烦了,还是找一两间铺子来带着账房先生练练手,至于王府十几年来的账目还是交给专业人士自己处理吧。
虽然宁玥的许多知识都比眼下的多了几千年的积累和淬炼,但终究时代在发展,很多看似先进的技术在当下还无法实现,很多思想也并不适用于这个时代。对宁玥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这个世界了解得太多。比如在准备节礼的时候她总是搞不清楚官员们官职的高低,计算王府产业的时候不知道税率怎么计算等等。每每问到这类事情的时候,赵长史都耐心地对她解答,但经常对赵长史和宁玥来说都是个麻烦事。
终于在中秋节后的一天,魏天瑜下了早朝之后往和风院搬了几个大箱子,还专门把宁玥叫了过去。
宁玥看着满满的六大箱书,三百多本,整个人头都大了。
“这四箱多是‘典章会要’,本朝的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官职都在这里了,不过自父皇登基之后就没有修订过了,这几十年有所变动,但也不算太大;这一箱半是现行的《虞律》,包含了我朝的律、令、格、式,包含了例、卫、职、户婚、税、库、盗、捕、讼、断、杂等多篇内容。”
原来这就是古代的行政法、民法和刑法啊。魏天瑜这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技术型的官吏啊。
“我朝科考需要通识诸子百家,精研八大经典,先修德行,方能参加科考获得官职。中了进士之后又会有国子监博士专门教授会典和律例,根据个人天赋和能力不同授予不同的官职。”
这就是最初版本的“依法治国”了,先从新任官员开始普及法律知识,然后由他们来推行。
“那些进士们可没有你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所学都是专研的博士整理出来的内容,并没有看过全本,很多东西也都是一知半解。这可是我从章华殿借出来的典藏本,你且慢慢研读吧!”
宁玥翻了翻,每一册的扉页上还真的有“钦定”的字样,看来还真的是从宫里搬出来的。从中央官员到地方官员的编制、职责、任职条件、奖惩措施,从四时节令到前朝后宫祭典的人员、仪程、职司,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哥哥,我是什么时候得罪你了吗?”随手翻了一下箱子里的书册,宁玥有些绝望。
听到这话,魏天瑜起身把门一关,将宁玥揽入怀里,捏着她的下巴追问:“你刚刚叫我什么?”
两个人笑闹了一会儿,宁玥连连求饶喊着:“哥哥,哥哥你不要闹了,再闹我不理你了。”魏天瑜这才心满意足地放开了她。
齐墨站在院子里后悔着自己为什么不跟着其他人一起出去,可总不能偌大的院子里只有大王和宁先生两个人,万一大王有事叫人却没人应声就不好了。齐墨赶紧把陈绎叫了过来守着,自己去展风院透透气去。
那边书房门很快又打开了,一看是陈绎守在门口,魏天瑜也没说什么,转身又进去给宁玥耐心地解释:“会典里的东西看起来内容繁多,但是多有重复的,你只要把里边的思路理清楚,很多东西看一条就能带出更多条。这些东西也不需要你全部都记下来,只做必要了解就可以了,像这种宫中祭典,虽然都记载得很清楚,但是礼部每次都还会提前行文呈送过来,到时候再记也行,过几年甚至不用看就能背下来了。大陈律例里边的法条也不用每一条都记下来,只用记一些用得上的,其他的只要了解就可以,实在需要的时候去问一下专掌这些事情的幕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