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拿着手中的瑞王婚典章程,粗粗地浏览了一遍之后,就让内阁签发下去了。
两京庞大的官僚系统开始为瑞王大婚一事忙碌起来,最直观的就是两京直道上来往的物资和马车络绎不绝,平京城内也变得繁忙起来,那些往日一年都不一定回来一趟的大人物就算不是亲自回了平京也是派了长子回来,一时间平京似乎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宁玥从别苑发嫁,范夫人与皇后合计之后第一时间就从宛京赶了过来。新房设在了先帝的潜邸,儿子在父亲的旧居迎娶新娘也正合宜。昔日天子居所长秋宫为瑞王开了宫门,亲王娶亲是要去太庙祭告天地和祖宗的。
太后却早早就回到了宛京。她此生不会再踏入平京城,就算儿子大婚也不行,魏天瑜身体已经在慢慢恢复了,她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但是顾尚宫还守在宁玥身边,除了帮助两个年轻人完成婚仪之外,待他们能启程回宛京之后她还要带宁玥回到长庆宫。
繁忙是别人的事情,新婚夫妇因为要好好养伤反而是最闲的两个人。不过几天的时间,就到了两人大婚的日子了。
一大清早,宁玥就被师母叫了起来,焚香、沐浴、更衣、梳妆。礼服是一早就备下来的,凤冠是皇后当年封太子妃的凤冠改的,嫁妆一早就从宛京伯府抬进了王府,只等着魏天瑜来亲迎了。
闺房之内一片红艳艳的,身后的全福夫人也是师母专程从宛京请来的父母双全、夫妻和睦、儿孙满堂的诰命夫人。全福夫人梳着头发口中念着吉祥话的时候,外边彩燕来报:“大王已经到前院了,正在给老爷递迎书。”
看来范家哥哥们拦门那一关是已经过了的。范家哥哥们与魏天瑜也是相熟,又知道他有伤在身,自然是不会多加阻拦的,意思意思就可以。
不过片刻,向岳父递交了迎书之后的魏天瑜来到了宁玥所在的院子。三首催妆诗后,收拾停当的宁玥举着扇子在侍女的搀扶下款款从室内走了出来。红绸的一端交到了宁玥的手里,另一端则是在魏天瑜的手中。
魏天瑜牵着宁玥来到了前院,香案已经设好了,册使也已经到了。两人的婚事不仅是太后赐婚,宁玥更是正式册封的王妃,大婚的其他过程可以简单,但亲王正妃的册封仪式必须要有。册封以宗室之后靖国公为正使,以礼部尚书和平京府令为左右副使。靖国公手捧圣旨,当众宣读,内容无非就是夸宁氏性情如何好,品行如何正,奉皇太后懿旨册封为瑞王正妃。宁玥叩谢皇恩,左右接过金册金宝。
宁玥抬头看了一眼作为册封副使的杜衡之,她知道皇帝这是故意的。皇帝这就是在告诉杜衡之,宁玥已经是皇家妇,两人再无半点可能了。杜衡之藏在袖子中的手握紧了拳头,但终究无可奈何。
拜别了父母,魏天瑜如愿牵着宁玥登上了婚车。魏天瑜本该骑马迎亲,但是考虑到伤势还没好,就和宁玥一起坐在了婚车里游城。
自从先帝迁都之后,平京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人们簇拥在婚车游行的路线之上想要一睹新人的容貌。纱幔隔开了车内外的视野,却隔不开喧闹的声音。魏天瑜从侧面看到扇后的宁玥蹙了蹙眉,就在重重袖子下面抓住了她的手。
魏天瑜以死相逼只能保宁玥的性命,可是太后提出来的若要宁玥成为正妃的代价是宁玥要为魏天瑜生下孩子。匆匆举办婚礼的原因也不外乎是担心宁玥腹中已经有了孩子,若是再晚一些成婚,将来孩子降生日子不对,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魏天瑜的长子,先帝的长孙,是不能带着污名降世的。
虽然知道如果宁玥腹中有了自己的孩子她是不会轻易堕胎的,可是太后并不相信这一点,太后对这个险些杀害自己儿子的女人是半分信任都没有了。就算魏天瑜说服了宁玥嫁给他做他的王妃和孩子的母亲,太后也不敢轻易相信她。
看起来太后和宁玥都对魏天瑜做出了让步,可是魏天瑜又为了这件事付出了什么代价?皇帝又凭什么放纵自己的弟弟这样胡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