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是小女孩的姓?或者只是带她到这里来的人的姓?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另外一个人吗?宋思齐立刻在自己的大脑里开始飞速搜索起朝中姓唐的官员,特别是那些有资格让家眷携带亲属进入皇宫的人物。
唐姓在朝中并不算十分罕见,但能带着家眷自由进出皇宫的官员倒也不多。宋思齐首先想到的是唐姓的几位大臣,包括那位在皇帝身边担任重要职务的人。然而,礼部唐尚书虽然完美符合前面的条件——他的家眷确实有资格进入皇宫中,前朝景文帝娶了唐尚书的妹妹,景文帝去世之后,这位唐太妃仍在人世,幽居深宫之中,想要见见家人也是可能的。但是唐尚书目前已经年逾六十岁,他的子女早就已经成家立业,没有这么小的孩子。要说这是他的孙女或者曾孙女,宋思齐不敢保证没有差不多年岁的孩子,但唐尚书这个位置的官员通常都会谨慎对待家眷进宫的事情,绝不会让他们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更不可能让他们独自一人在皇宫里徘徊。
宋思齐仔细思考着,唐尚书作为朝廷重臣,其家族成员进出皇宫虽然是存在可能,其受到的限制要比普通官员家眷少一些,但考虑到唐尚书的身份地位,他应该会对家眷的举止行为有所约束。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是应该有专人陪同,绝不可能让他们穿着普通衣物独自在宫中游荡。更别提唐尚书本人就是礼部的重臣,更不可能犯下这种错误。
这说明,小女孩应该并不是唐尚书的亲属。宋思齐转念之间,就排除了唐尚书的可能性。
接着,他又想起了几个可能的人物,工部左侍郎倒是也姓唐,但是宋思齐不记得他家有什么人在宫中。景文帝和灵帝,好像都没有娶过唐侍郎家的女孩子。即便唐侍郎的官职足够高,使得他家的家眷拥有诰命在身,是有资格入宫的,那一般也是在年节时,皇后娘娘统一召见命妇的时候。
而现在既不是春节也不是重要的节日,何况马上就要过年了,统一的召见就要开始,皇后不太可能在这种特殊的时候单独召见工部唐侍郎的家眷。何况即使是召见,唐侍郎的家眷也十有八九是自己进宫来,不太可能将这么大的孩子带进来。这是不符合宫廷规矩的,而且这么小的孩子有时候也确实不受控制。万一自作主张把自己家里的孩子带进宫来,就算是能进得了宫门,要是不小心冲撞了哪位贵人,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吗?
因此,历来在单独召见命妇的情况下,还没有出现过哪个被召见的命妇,会自作主张把自己家里年纪小的晚辈带着进宫的。
宋思齐根据这些信息推测,如果这个小女孩确实是唐侍郎家的亲属,那么她出现在这里的情况就很不寻常了。这说明,要么就是小女孩并非唐侍郎家的亲属,要么是发生了某些特殊情况——比如,这个孩子进宫这件事情,是得到了宫内某位贵人特别的懿旨或是恩典才行。
但要是说这孩子入宫是有特别的懿旨或是恩典的,那么问题又来了——先不说皇后或者宫里位分高的妃子们从哪里去认识这么一个非亲非故的小孩子,即便是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后面还特意求了恩典把人给宣进宫里来,那也应该是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的。这样一来,这孩子就不至于现在是这幅狼狈模样了。
如果真的是因为特殊的恩典而被宣进宫,那么即便这个孩子自身的身份不是特别高,也应该会被精心照料,至少衣着打扮上会体现出一定的讲究,毕竟宫中的规矩森严,对于每一个进出的人,尤其是受到特别恩典的孩子,宫中上下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眼前的这个孩子,衣着的布料虽然也是华丽的布料,但是上面已经是有了不少掩盖不住的脏污痕迹和使用痕迹,即便是这件衣裙是新的,还是它刚刚被制作出来时的华丽样子,只是小孩子过于淘气才导致短短的时间里就受到了磨损,变成了现在这幅样子,但是也没办法改变这身衣裙根本就不适合在这深冬时节穿着的事实,更不用说这个小孩字的神情中透露出的那种不安与迷茫,以及刚才面对宫女时自然而然的那种害怕和恐惧,显然与宫中那些备受宠爱的孩子们截然不同。
此外,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位孩子受到了特别的恩典,那么他身边也应该有专门的宫女或是太监负责照料,确保她在宫中的生活舒适无忧。可现在看来,他显然是独自一人,没有任何人陪伴左右,这与受到特殊恩典的孩子应有的待遇相差甚远。
这不太能说得通,不应该是这样的。
宋思齐一边想着,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翻找着关于工部唐侍郎的一些记忆和信息,看看是否有可能,眼前的孩子真的是他家的家眷,被带来宫里之后,受到了其他人的排挤和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