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齐看着宋元明这样,心里也十分难受。他再一次的懊恼起来,自己为什么会没有随身携带食物的习惯,不然,至少可以给这个小孩儿先垫上一垫,让他暂时不必再继续忍受饥饿的折磨。但是没有就是没有,宋思齐也只能无奈地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然后跟宋元明说:“我们先去给皇祖母请安,一会儿小叔叔再带你去吃别的东西,好不好?”
宋思齐的声音尽量保持轻柔,试图安抚宋元明的情绪。“你放心,等会儿我会带你去吃很多好吃的东西,保证让你吃饱。”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关怀和决心,希望能够让宋元明感到安心。
宋思齐的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同情和愧疚来。他意识到,宋元明或许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所以刚才对着他的那些行为,宋元明才会哭得那么惨。宋思齐自己设想了一下,如果是自己在当时宋元明的境地里,自己明明正处于饥饿之中,还有一个人过来显示告诉自己有吃的,结果紧跟就又抢了回去,那么,他的反应恐怕比宋元明还要激烈得多。
宋思齐仅仅是开始想象着,如果自己处在宋元明的位置上,会是多么无助和难过,他就感觉到了有些无法忍受,而宋元明,确实真真切切的过着这样的生活。而且宋思齐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宋元明会是那样子的吃相,他那么饿,狼吞虎咽实在是太正常了。而那时候,宋思齐有还在心里觉得宋元明的吃相有些不和礼仪,简直是可笑。在生死面前,还有什么礼仪可言呢?尤其是对方还只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孩子。
这一刻,宋思齐终于在心里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在未来,影响力他自己,宋元明,和太皇太后的人生轨迹,也影响了大齐的政局和命运。
因为宋思齐在此刻做下的决定,就是他要插手这个孩子的人生,他决不允许还有人可以这样随意地让这个孩子忍受饥饿。他看着宋元明那双略带期待的眼睛,心中暗自发誓,以后要多加留意宋元明的生活情况,确保他不再遭受类似的待遇。宋思齐的态度转变很明显,他从最初的冲动和鲁莽,到现在的温柔和细心,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宋元明的同情和保护之心。他知道,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弥补之前的过失,所以他决定从现在做起,让宋元明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支持。
但宋思齐也清楚,自己即将出宫建府,这意味着以后他在皇宫里行走逗留就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了。即便他还能进宫,也多半是去探望太皇太后,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在别的宫里四处闲逛。甚至是逗留。而很显然,灵帝夫妇和朝中大臣们,也不会允许宋思齐把这个孩子带出宫去,放在自己的王府中抚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倒是如果宋思齐这样手里有军权的王爷,假使自己有孩子的话,皇室出于各种目的,皇子的伴读也好,当质子也罢,还可能会把那孩子给接到皇宫中来教养。
因此,要想改变这个孩子的命运,宋思齐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他需要得到太皇太后的支持和帮助。宋思齐相信,这么可爱乖巧的小孩儿,太皇太后应当会答应他的请求。
宋思齐决定尽快行动,他想趁着自己还未正式出宫建府之前,找机会向太皇太后提起这件事,最好是能够求得太皇太后的同意,让她将这个孩子给接到她的宫中去,这样这个孩子才能得到应有的照顾。但是宋思齐也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太皇太后一旦这么做,就相当于再一次的牵扯进了宫廷的斗争当中,其他孩子也是太皇太后的孙子孙女,太皇太后未必会同意这样的提议,表现出如此明显的偏袒和爱护。自己小的时候,太皇太后在养育他和灵帝时,也是努力地做到明面上的一碗水端平的。
故而,宋思齐知道,自己必须要准备好一个足够合理的理由,这样才能说服太皇太后同意他的建议,确保宋元明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
但是,那些是下一步的事情了,当下,宋思齐要做的是,让宋元明和太皇太后多一些接触,激起太皇太后对宋元明的慈爱之心和怜悯之心,这样,才有可能在以后答应将宋元明接到自己的宫中抚养。
于是,宋思齐便决定一定要让宋元明在太皇太后的眼前露面,如实给太皇太后讲述自己亲眼所见的一切,包括宋元明的现状和他过去可能遭受的虐待,他会强调,宋元明不应该继续承受这样的生活条件,而且作为皇室成员,他也应当享有更好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