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黛雪亦敏感,倒是抢先回答。
“回殿下,外界传闻听过一些,。因你这段时间为这水患修建的事情,忙里忙外,时常奔波不得休息,就唤人来问了问,担心你会被其他大臣为难。”
说罢脸上愁容尽显,“我也是一介平民,也了解百姓的想法,他们无非就是求一个家国稳定,生活安稳,水患来时汹涌,总有顾忌不到的意外来临,如何让他们吃饱穿暖比什么都重要,这才关注到朝中大臣,想是为你分忧,替你出出主意,也好让你别那么忧心忡忡。”
黛雪她就是百姓过来的,在外流浪过,这些也没什么怀疑的,他是怎么了,她会不会以为我怀疑起她的居心来了?“黛雪,对不起,我不该怀疑你,我是…”另外一方面担心千黛雪卷入朝堂,给她带来不利。
千黛雪道:“殿下,我知你想说什么,就因为如此,我才不能让你难做,以后别人问起来,殿下也好说明,无端让不怀好意的人抓住把柄,届时连累于你,倒是我不该做的。”
千黛雪之所以会知道,一些是从她亲身父亲口中得知,偶尔也会和那些大人物打交道,后来她到了千府,决定代替千浅雪的时候,自己也了解过,再后来就是名正言顺的让千大人请来的人交代清楚,朝中哪些人如何,她心里需有个数。
在其位,谋其职,千黛雪也是想为百姓做点什么,固而关心问了一遭。
气氛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看见书桌上铺满文房,一张张白纸上写满了字。
径直走过去问:“你这是在写什么?”
一看纸张上就是这四个字。“安和小巷。”
千黛雪走到案桌一侧:“殿下,这是为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人写的字,想给他们一个安居所,便取名‘安和小巷’。我在千府时,每次去到街上,见到太多的无可奈何,在富饶的天子皇城之下,都有这么多的流民,于心不忍,他们有的是走投无路散落各处,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有的是被人遗弃的孤儿弱小,之前对他们也只能小恩小惠,可这些对他们来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现在情况已经不同,我是太子妃,理应为他们做些事情,才不枉我的身份,给他们一个居所,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让他们可以生活。”
“这很好,你打算怎么做?”
太子早就想这么做了,奈何事物繁忙,他分身乏术,还想着水患之后,交给下面的人去做,没想到千黛雪替他完成了。
“嗯--,首先,得派人调查城中有多少流民,选择什么地方给他们居住。”
“所选择的地方必然是要在原有的人数上多修建一些,以防预备不足。”
“有家人的,有劳力的人也是要分开,孤儿无亲的也要给他们单独的一片地方,所有的救济都不能少,该有的都要有,不可怠慢。”
对于孩子们,也不能放任不管,“还要盖一间私塾,不可荒废了学业。”
越说越起劲,心情大好,在屋内来回慢走,手在空中都不带歇息,温和的笑容都是她对安和小巷的期盼。
“既然要建设家园,是他们在里面居住,就要他们自己付出行动,不能什么都要靠朝廷出力,他们自己的地方由他们来建,付出的心血会让他们更懂得珍惜,是多么来之不易。想必他们之中能人巧匠,学识丰富的大有人在,我们只需要派人指点,提供必要帮助即可。”
“你觉得怎么样?殿下。”千黛雪突然一问,太子收敛目光。
她所言非常好,可行性也不难,郑重道:“他们当中必定有能人,合理利用也是不可少,有劳力的付出劳力,有才能的付出才能,由自己的双手建设出来的居所,必定上心,有了这份付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那份珍视爱护之情就能让他们倾心而为之。”
“另外建成之后,怎么管理,由他们自己人来决定,以免私权,需各个方面的不同人来共同担任。”
“还是你想得周到,是我疏忽了,未曾注意到这些。”
“这不是殿下的问题,殿下操心的事情很多,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偶有想不到的事,情有可原,百姓依然记得你的善心。”
“眼下不是有我了吗,殿下想不到的事,我替殿下想,让天下百姓都能居有定所,不再受苦受难。”
“我们一起。”
千黛雪行礼道:“是。”
只是这些好点子,只差最后一步,上报给父皇,他同意了,就没有问题。
太子对她的才华又增添了几分,这样好的人,是不会做什么危害朝廷百姓的事。
“让你做太子妃当真是埋没了你的才华。”
“殿下哪里话,如今我作为太子妃,理应为殿下分忧,我有的方式,你是太子,自然有你的方法,最终都是为了黎民百姓,不必在意是谁。”
她在千府时见识了母亲如何规范府中人,让偌大个千府井然有序,和睦友善,看在眼里几了下来,派上用场了。
“殿下不必夸赞,份内之事,大多只是跟母亲学到一点皮毛,殿下莫嫌弃便好。”
“千夫人的确是一个奇女子,英勇果决,柔情美善,母后都在时常感叹千夫人的才华,较之男子,不虚威仪。”
千夫人的风采是谁见了都会敬佩的程度,不难怪皇后注意了。
“多谢殿下称赞,回去定向母亲转述,她的美名还有人记着,她会高兴的。”
琅玉突然来报,说宫里派人来请太子妃进宫,千黛雪这次是彻底迷茫,眼下的情况,还有什么是需要现在进宫的,太子这边无事发生,千府也安然静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