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缔宙者 > 第7章 鱼龙混杂的江湖

第7章 鱼龙混杂的江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上官荦确,因沉醉武学,耽搁婚事。

待苦心钻究练就惊世绝技“猛日拳”、并创立“尚武堂”之后,他虽不算垂垂老矣,却早已不在青春少年时。

娶得年轻貌美温柔贤惠的昌妮为妻,他自然是视之为珍宝,倍加爱怜。

昌妮喜欢上官荦确胸怀大志,有情有义,也不嫌弃他老。

两人心心相印,恩爱无比,不久生下一男婴,取名上官未央。

早得贵子,本是大喜之事,可上官荦确却高兴不起来。

昌妮也甚为诧异,因婴儿的长相既不从父容,也未随娘貌,不伦不类的,简直丑得出奇。

然而,即便如此,毕竟孩子是自己生养出来的,骨肉相连,血浓于水。夫妻俩虽感怀伤戚,终不敢违背良心,妄言抛弃。

那日,昌措见上官荦确的女仆苏宛霖前来报喜,说昌妮生了个男娃。

昌措自己膝下无儿,如今添了个外孙,心中自然是非常欣慰。

他打算三日后去探望一下女儿,看看外孙,没想到苏宛霖刚走不久,上官荦确又登上了门,要他马上去看看刚出生的孩子。

昌措见他一副惶急的样子,脸上全无愉悦之色,心中阴影顿生。他没问究竟,也未作收拾,就跟着上官荦确匆匆出了门。

刚好在门口,就收到了“戏龙水手”霍实诚派人送来的、请他参加九月九日禺州百乐门举行的“英雄大会”的私函。

两人回到“尚武堂”的时候,管家荀博又向主人上官荦确转呈了一封私人邀请函,内容落款与昌措那封毫无二致,只是换了称谓。

“戏龙水手霍实诚发私函,邀我等参加朝廷以兵部名义举办的英雄大会,此举有何深意?”昌措疑惑,问上官荦确道。

上官荦确随口答道:“物非类聚,有趣。”

昌妮见父亲过来,轻唤了一声爹,也不提孩子的事,脸上写满无解的表情。

上官荦确将昌妮怀中的孩子抱到昌措面前道:“爹,您看这孩子。”

昌措凝神审视良久,招呼上官荦确进了偏屋,压低嗓门道:“此婴双峰并险(两个头顶);天庭无架(前额塌陷);对眉锁印(眉间无隙);耳轮带角(耳有棱角);目鼓鼻张(牛眼驴鼻)。有此怪相,已克亲碍邻。倘若獠牙暴唇,则成百克之相,妨及自身。”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将如何是好啊?”上官荦确惊呼道。

“隐居深山,远离是非;修文习武,自强避祸;杜绝女色,洁身渡劫。只有如此,孩子方可享花甲之寿,但已是绝限,无以复加。至于我等家眷,业已成为定数,无法篡改,唯有顺乎自然。”说到这里,昌措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轻拍着上官荦确的肩膀道:“抓紧时间安排好尚武堂的事情,我们明晚就走。我也回去准备一下,你在家里等我。”

“我们安往哪里去呢?”上官荦确焦急地问道。

昌措掐指一算,答道:“直向东南,天塌则驻。”紧接着又嘀咕了一句,“地陷则去”。他似乎纠结后四个字,表情很忧郁。

“地陷可能遭遇,可是,天怎么可能塌下来呀?”上官荦确疑问道。

昌措缄口不语,闷声而别。

岳父深谙风水相学,善察吉凶祸福,素有先知先觉、预测未来之能。关于这一点,上官荦确坚信无疑,当晚便将陶明理和元梦瑶等一干弟子,全部召集到了“尚武堂”,说自己近期有要事携全家外出,时间也许很长。要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打理好武馆。

众弟子虽感事有非常,却不敢大胆妄言询问,只满口答应了便是。

之后上官荦确又去找了荀博和苏宛霖,说自己一时心血来潮,想去外地寻亲投友。表示欲开了工钱辞退他们。

这小孩刚生下来不久,母体还未恢复健康,正是要人之际,却辞退奴仆,于理不通。两个家奴料定事出有因,思为贤主分忧解难,死活不肯离开。

上官荦确感其忠诚,忍泪应允。

次日入暮,星晖月朗。

荀博赶着一辆马车,车上载着昌妮母子和苏宛霖,还有行李杂品及金银珠宝等贵重之物。

上官荦确骑马在前,昌措骑马在后,沿着东南方向,戴月夜行。

他们一路辗转、日夜兼程。出禺州,过中州,入东州,来到结令郡时,离家已经半月有余。

这天走进一片山区,夕阳残照。远远望见一座古塔矗立于山巅之上。与清风为友,跟绿树作伴,虽孤独寥寞,但有地锥足。不似那飞霞无依,奔流不附。昌措不禁摇头,自叹人生无常,难得归去!

正自感慨间,林中一鹤发童颜的老者飘然转出,笑对昌措道:“前路逼仄,车驾不行。”

昌措问道:“先生,此地何谓?”

老者答道:“添塔山是也。”

言毕隐去不见。

昌措惊问上官荦确:“方才是否见到一个白发童颜的老者?”

上官荦确答道:“未曾。”

又问荀博和苏宛霖,答案同上。

信则有不信则无,昌措心念顿生,“添塔山”应该就是所谓的“天塌之处”,此地当是落脚点无疑。

这里是山区,没有客栈。但只是山外,所以未绝人烟。

他们很快找到一户人家,户主辜鑫刚。

昌措给了些碎银予他,暂在他家住下。

第二天,辜鑫刚按照昔措的要求,找来了两个木工,还有八个于附近土生土长的村民,带齐工具和农具,把昌措他们送到了“添塔山”深处。并在昌措指定的位置,造了一栋粗糙的土墙木屋。他们便有了容身之所。

昌措则按约定,给了每个村民相应的报酬。还将马车送与了辜鑫刚,只将马匹留下备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