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箱子也是最小的,只有有一尺见方,打开一看里边都是各种房契地契,卓立仁把这些都拿出来仔细查看,他发现这些房契地契都是武昌汉口还有汉阳的宅院商铺,里边也包括了他们现在租下来的这个宅子,林林总总的怎么都得有四五十处,这些房契地契下边还有十几张银票,卓立仁大概看了一下,这些银票的面额都很大,最小的一张都是一万两,都算下来估计能有个二三十万两,这些银票都是武昌本地一个叫做富平钱庄开出来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快六十年,卓立仁觉得只要这家钱庄还在就应该还能取出来。卓立仁告诉侯波让他明天去衙门里把这些房契地契的过户手续都给办了,就过户到侯波的名下,卓立仁想着以后得让侯波他们多出面跑这些事,自己得集中精力办大事。
满清朝廷在武昌设湖广总督府,又在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分别设县,县丞与主簿一起佐理知县,分掌一县之粮马、税收、户籍、巡捕等事务,但是县丞要管的事情比较多,具体事务都由主簿分配给各科各房吏目掌管。卓立仁告让侯波不要去找县官和县丞,可以直接去找主簿,县官不如现管,直接去找主簿或者户科的吏目,就是管理户籍的典史,给他个百八十两银子总应该能办下来,花钱少办事还快。
当天晚上还是轮流值班,卓大少爷回去舒舒服服的睡大觉了。到了第二天早上,侯波跟孙杰去衙门里办过户,卓立仁让金明马涛继续把挖出来的东西往他们自己定做的新箱子里边倒腾,他自己叫了一辆黄包车,去看看那个富平钱庄还在不在?如果还在再看看还能不能取钱。
黄包车夫听卓立仁找富平钱庄,他告诉卓立仁说在武昌和汉口汉阳三个地方最有名的就是这个富平钱庄了,那是上百年的老字号,号称童叟无欺,别看自己就是个苦哈哈的穷拉车的,可没少听坐车的客人说过,这个富平钱庄还不仅在武汉三地,分号遍及湖北安徽江西湖南一带。
黄包车夫跟卓立仁说着话很快就来到了位于武昌汉正街68号的富平钱庄总号,在周围大部分都是平房中间赫然突起来一座木制结构的三层楼,站在对面老远看着显得很有气势,门口上面一块巨幅黑地金字招牌极其醒目,上书’富平钱庄’四个大字,字体端庄大气秀而不媚,厚重却不失灵动,一看就是名家手迹,到了跟前再看,居然是原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墨宝。
卓立仁迈步进来,一进门站住脚步四面打量着,这是一间七八十米的方形大厅,中间一道木格栅分出来里外两间,里面是钱庄伙计们做事的地方,有七八个人在里边伏案忙碌着。外面靠墙对面摆着两套红木桌椅,小方桌上还摆着茶具和新鲜精致的点心,这是给客人准备的,这在当时是很讲究的排场了。
卓立仁迈着四方步来到那道格栅前面,里边一个伙计马上迎上来问贵客有什么事?卓立仁说自己打算兑几张银票,那个伙计不说话看着卓立仁,等着客人把银票递给他。卓立仁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忐忑不安,自己拿的银票从这个钱庄里开出来已经快六十年了,虽然这个钱庄的字号还是原来那个,谁知道这么长时间里这个钱庄换没换老板,改没改规矩这都不清楚,不过他倒是不担心被人家当成骗子,毕竟这银票是真的。
卓立仁从口袋里掏出来那一叠银票,不慌不忙的递给格栅里边的伙计,这个伙计二十多岁,个头不高,消瘦的脸上五官眉眼一看着就是很精明能干的那种人。他在看清楚了这些银票上面的面额还有开具的日期之后,两只手就是一哆嗦,差一点就把手里的银票给扔了,坐在他后面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似乎觉察到什么,抬头看了看这个伙计,问他怎么回事?这个伙计把手里的银票对着他扬了扬,还是没说话,这个中年人明显有些不高兴的样子,把手里的毛笔放在笔架上,站起来走到那个伙计身边,正准备呵斥他几句,那个伙计连忙把手里的银票递给他,这个中年人瞪了伙计一眼,自己则低头看这几张银票,结果他也被吓一跳,把手里的银票上下左右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似乎有些不相信的样子,他问伙计这张银票是谁拿来的,伙计没说话,用手指了指对面的卓立仁,中年人顾不上跟伙计计较,自己转身来到格栅尽头的小角门,开门出来到了卓立仁面前,上下打量了卓立仁几眼,卓立仁穿着打扮并不花哨,可浑身上下就没一件便宜货,一看就知道非富即贵,他不敢怠慢更不敢冒犯,略带恭谨的问道:“鄙人刘明,忝居小号掌柜,敢问这位小爷,这几张银票是您的?”
卓立仁点点头,这个中年人伸出手来做邀请的姿势,请卓立仁进里边,卓立仁没犹豫就跟着进去了。到了里边的雅间,刘掌柜请卓立仁坐下,先让小伙计上茶,等到卓立仁茶也喝了,示意他有话直说才开口问道:“还请小爷恕罪!不知道能不能跟您请教个事?”
“但讲无妨”
“多谢小爷!您这几张银票的年头可是不短了,少说也得有六十多年了,而且数额太大,不敢请教您这里边可有什么说道?”
“怎么?这银票不能取?”
“那倒不是,鄙号虽小却是百年老店童叟无欺信誉卓著,这是尽人皆知的,断不会有那等事情发生!只是鄙人在小号已经做了近四十年了,还从来没有见过的这样的事情,所以多少有点好奇,想跟您请教一二,还请小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