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学期对于卓立仁来说相对有点忙,不是学习方面的事情多,而是他的那些‘业余爱好’开始多起来了。首先是那两个俄国人到了纽约,按照卓立仁的要求,考夫曼把他们俩送到距离纽约四百公里的一个小镇上的托马斯金属公司。
考夫曼已经在三个月前,把托马斯兄弟手里的全部股份都给买下来了,卓立仁为了这个公司前后支付了将近30万美元,包括里边的全部设备厂房和地皮,原来的那些工人和研发人员基本上都留下了,只要有人给他们发薪水,给谁工作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现在的这个老板似乎对公司的前景很看好啊!从公司里面新添加的那些设备,还有新雇佣的工人来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个新老板还承诺:从现在开始,以后每年都会有一笔本企业工龄补贴,每多一年本企业工龄,一年就可以多得五十美元,这当然很不错!好像还没听说别的企业有这种好事情。
唯一让他们有点不习惯的,就是那两个俄国人了,一个是语言不通,没办法交流,还有就是他们俩一直在鼓捣的那个奇怪的东西,谁也不知道是什么,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光是那些昂贵的金属材料就浪费了几万美元了吧?这个新老板也是真舍得。
还有一件事,考夫曼已经和约翰?摩西?勃朗宁先生的武器研究公司,还有康涅狄格州的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都进行了接触,并且初步达成了融资持股的意向,考夫曼代表太平洋投资公司分别向这两家公司注资80万美元和175万美元,持有这两家公司40%和25%的股份,这是在卓立仁的强烈要求下考夫曼才勉强同意的。
卓立仁在这个时候能够顺利的入股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主要是因为在经过了美国内战的辉煌之后,现在这个时期正好是这家公司最困难的阶段,在柯尔特先生英年早逝后,这家公司又先后经历了厂房失火、产品滞销等等各种内忧外患和打击,花费大量资金研发的新产品却没有得到美国军方的认可,曾经火爆一时的生意一落千丈。
与约翰?摩西?勃朗宁先生合作开发的,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最经典的M1911型半自动手枪,一直都没有被美国军方接受,柯尔特公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产品马克沁重机枪,还得等到几年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才能得到重视。
即使这样,这家堪称美国第一的武器生产公司,还是逼着考夫曼以高出市场价格将近百分之30的溢价入股了柯尔特公司,把考夫曼先生心疼得直抽抽!可是老板的意志极其坚定而且不可动摇,他还真是有点不敢想象如果他没有完成老板的命令会怎么样?
在完成了与柯尔特公司的合约之后,考夫曼又开始按照卓立仁的要求,尝试着与另外两家著名的武器制造公司,雷明顿和温彻斯特进行试探性的接触,了解有没有入股这两家公司的机会和可能性。
约翰?摩西?勃朗宁先生和他弟弟合办的公司显然没有柯尔特公司那么牛掰,80万美元占股40%的要求,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这位勃朗宁先生更喜欢搞研究开发工作,他研究出来的各种武器都交给柯尔特公司这样的大企业进行生产,他的公司里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实物财产,如果说到最值钱的,应该还是他设计发明的那些武器的专利,这也正是卓立仁看中的地方。
这种正常的,企业之间的股份变更几乎没人会注意,只有到了几年以后,那一场举世瞩目的人间浩劫到来时,可能才会有人发现,美国政府为了武装自己的部队支出的巨额军费里面,居然会有相当的一部分流入了一个丝毫不引人注意的公司里面。
考夫曼先生在两个月之前,已经把那家叫托马斯金属材料公司的企业改名为唐纳德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法人是安妮,在征得了老戴维的同意之后才决定这么做的。考夫曼已经事先用非常完整详实的法律文件在法律上确认了这家公司的全部股份由安妮代持,这些股份的表决权都由考夫曼所有,考夫曼也同时签署了法律文件,表明了这些股份的表决权和所有权全部归属于卓立仁所有。
能够在自己到美国的一年里边完成这些投资让卓立仁感到很有成就感,虽然已经花出去了三百多万美元,他还是十分坚定的相信这是一本万利的投资,不仅不心疼,还有点小小的窃喜。
回到了伊萨卡小镇,卓立仁很快就恢复到那种简单单调的生活状态里,这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学习生活让他很享受,全力以赴的投入也收到了极佳的效果,他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包括戴维教授和几乎所有的老师的欣赏,现在没有人反对他同时选修农业和生物技术这两个学科的课程了。卓立仁在征求了戴维教授和安妮的意见之后,还是以他本专业农业为主,选修了生物技术里面的几科作为补充。他要为了自己研究黄豆和玉米的种衣剂开始在准备了。
离着第三个学期开始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卓立仁抽时间去了纽约一次,老是让考夫曼两口子跑来伊萨卡也不合适,玩笑归玩笑,哪能真那么干?到了纽约他按老规矩还是入住华尔道夫饭店,现在他已经成为这里的VIP客户,这还要感谢纽约花旗银行的客户经理保罗?班顿先生,就是那个上海花旗银行的总经理霍华德?班顿先生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