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唐纳先生开始讲述他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引人入胜之处,爱丽丝和考夫曼兴致勃勃的一边听,一边还提出来一些问题与他互动。卓立仁一直保持着倾听的姿态,只有从他的两个快速转动的眼珠上,能看出来他内心深处的剧烈波动。
他在拼命思考着有没有什么机会,能够把刚才爱丽丝的那个疯狂的想法变成现实,虽然还想不起来这个机会在哪里,不过在他内心深处的某一个角落里,似乎有一个隐约还能记得,与印度有关系的事情,就是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就在他的这种不经意的时候,麦克唐纳先生说的几句话,把他从刚才那种神游状态里面给拉回来了,麦克唐纳先生说他在从英国来美国的路上,因为还要处理一些善后事宜,必须途径马来亚,看到有无数的橡胶林都被推平砍掉了,到处都是被夷为平地的橡胶园。
曾经遍及马来亚的橡胶园,现在已经遭到了灭顶之灾。而这一切都是上海的股灾引起的,麦克唐纳先生还在抱怨着,因为那些脑袋后面还拖着辫子的中国人,那些不理智的疯狂投机行为,应该为现在这样悲惨的结局负责。
爱丽丝赶紧试图去转移她表弟的话题,她现在才注意到,麦克唐纳先生已经有点喝多了,眼睛发直脸色苍白,坐在椅子上也有些摇摇晃晃的很不稳当,似乎随时都可能会摔倒,看见他的这幅模样,爱丽丝让考夫曼拿来一大杯醒酒汤给他喝,还故意改变话题想说点别的,唯恐他的胡言乱语会让卓立仁不高兴。
卓立仁却好像没有注意这个麦克唐纳先生对中国人的不友好言论,继续就刚才那个关于橡胶园的事一个劲的追问,把爱丽丝紧张得直冒汗,不过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很快她就发现,卓立仁对橡胶园的话题是真的非常感兴趣,而且他也好像没有特别在意刚才麦克唐纳的那些话。
麦克唐纳先生是真的喝多了,舌头都捋不直了,目光迷离散乱,连焦点也对不准了,有时候在回答卓立仁的问题,眼睛却在爱丽丝身上,弄得卓立仁还真有点不敢确定,这个醉猫是不是在跟自己说话。
到了午夜时分,终于曲终人散了,爱丽丝和考夫曼担心麦克唐纳喝多了出去会有危险,就把他留下了,反正房间很富裕,这套房子里边除了客厅厨房卫生间,还有一主二客三个房间,就连卓立仁也可以留宿不用离开。
可是卓立仁坚持回到对面的旅馆去住,一个是他明天可以睡到自然醒,还有一个就是上一次这两口子在上海,喝多了弄的那一出实在是太吓人了,已经给卓立仁那颗‘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还是敬而远之吧!
回到旅馆里边的卓立仁本来想着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然后舒舒服服的睡他一大觉,明天睡到自然醒,好好缓解一下这些天的疲劳,结果洗完了澡反而不困了,既然不能马上入睡,干脆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拿在手里来到阳台上,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一边啜着酒杯里的威士忌,一边回想起那个麦克唐纳先生说的,关于东南亚橡胶园的那些话。
让他对那些话产生这么大反应的原因是,他上一辈子里面的那个党校老师,在那堂课结束时的一句话:上海股灾之后不到五年,一战爆发,橡胶狂潮卷土重来,并且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一直持续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因为一战对汽车的需求暴增,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橡胶的需求量一下子就飞上了天,可是在前几年的橡胶股灾之后,作为主要橡胶产地的马来亚,还有整个东南亚的橡胶园,基本上都已经毁弃殆尽,橡胶市场有市无价,或者叫有价无货,有些橡胶园都可以预售第二年的产量。
一战开始之后,每磅橡胶价格从一战前1914年的12先令,直接飙升到1916年初的35先令,橡胶的开采成本只有1.6先令,这已经是二十倍的利润了。橡胶园的主人赚钱多到自己都害怕。
原来的卓立仁压根就没想起来这个事情,既然现在机缘巧合,被这个麦克唐纳先生给提醒了,自己还能不能在这块韭菜地里再割一茬呢?如果自己有可能,趁着现在的机会,把这些没人要的橡胶园收入囊中,就不是再割一茬的问题了,那是把韭菜地给弄到手里了,以后还不是就想怎么割就怎么割,反正不是只割一茬了吧?
想到这里卓立仁不由得有些激动起来,他有点被自己的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给惊着了,他从来都没有敢想过会有那么一天,自己这样一个小人物,能在哪个领域里,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点影响力,在他看来那都是那些巨人伟人的事,跟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现在冷不丁的来了这么一个机会,要不要努力一下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