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仁完全能理解她现在那种矛盾复杂,又混杂着担心害怕的心情,那个年代的女孩,能够完全自主的给自己找另一半的可能性很小,像宋家这样的家庭就更不可能了。
聊天的时候,卓立仁已经知道了她叫宋熙雅,今年才十五岁,去年刚刚在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毕业,她自己其实非常想继续读书。
贝满女中于1906年在女子中学课程基础上,增设了大学课程,名为协和女子大学,校址还在灯市口大街路北公理会大院里。
宋熙雅想读的就是这所大学,只是她的父母考虑,要让她尽快跟卓立仁成亲,一直没有答应她,她在心里不知道把卓立仁咒骂过多少次了,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
卓立仁倒是觉得,应该支持她继续读书的愿望,主要还是因为她的年纪太小了,还不满十六岁,虽然他在北婆罗洲那边刚刚娶了一个十六的,毕竟那是没办法的事,与这位宋大小姐的情况完全不是一回事,怎么着也得等到宋大小姐到了十八岁,才能考虑结婚生孩子的事。
卓立仁瞟了一眼躲在角落里的宋小姐,一本正经的跟宋局长和他夫人说起自己的看法,他真的希望他们同意,让宋小姐继续去读大学,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宋小姐的年纪还小,哪怕再读两年书之后结婚也不晚,读大学也不耽误结婚。
还是一个原因,他自己是在美国留学回来的,宋小姐如果能读大学的话,将来跟自己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对于今后的家庭生活有很大好处,尤其是对于以后孩子的教育好处更多,因为他在美国的老师说过,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宋局长和夫人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他们俩一直觉得,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处,让女儿读到中学毕业,已经是他们能够容忍的最大程度了,主要是想着,卓立仁应该会急着把媳妇娶回家,让父母早点抱孙子,才是那个年代的正常程序。
结果没想到,卓立仁来了这么一手,跟自己未来的小媳妇站到一起去了,如果他们还是拦着,不让女儿继续上学,这不就里外不是人了,还不如借坡下驴,答应就是了,反正你都不着急,让宋熙雅继续上学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卓立仁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扭脸问宋小姐:“既然叫大学,是不是得考试才能进去啊?你确定自己能考上?”
卓立仁的这个问题,让宋家全体给鄙视了,宋大小姐骄傲的一挺小胸脯说,自己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全学年第一,她的老师已经跟她说过,如果她家里同意她读大学,可以让她免试入学。
宋夫人不无骄傲的说:“大海和海滨都是班级和学年里的第一,只要他们想就没有他们考不上的大学。”
大海是宋小姐的哥哥,就是给卓立仁开门的那个小伙子,他已经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学校。这年头虽然还没有什么学霸的名头,卓立仁觉得自己在学习方面就别跟这兄妹俩比较了。
聊完了正事,开始真正的闲聊,宋夫人问起卓立仁,在北京还有什么亲属,卓立仁说有一个伯父还在北京,不过没什么来往,倒是与伯父家的两个兄弟处的挺好,别的就没什么熟人了。
大海突然指着卓立仁跟他父母说:“他不老实,刚才我去开门都看见了,是总统府的马车送他来的”。
宋局长和夫人包括宋小姐,都挺吃惊的看着大海,好像要确认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又看看卓立仁,似乎是在问他怎么回事。
卓立仁不想把自己跟袁克文的关系说得太多,只说自己在上海,机缘巧合的跟大总统的二公子认识了,还蹭他的火车一起回的北京,下午是他派人来,叫自己去他的住处,有点小事让自己替他去办,知道自己要来宋家赴宴,就派马车送自己过来了,如此而已。
他说的挺简单,宋家的人听着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你说你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怎么就跟大总统的二公子掺乎到一块去了?还有事让你办?你咋那么能呢?
再说了,那位二公子的名声可是不咋地,你跟他能学着什么好?不会是吃喝嫖赌抽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吧?
要不说什么事就怕猜疑,只要这么一猜,指不定串到哪去了,卓立仁哪里知道,宋夫人已经开始后悔了,唯恐给自己闺女找一个像二公子那样五毒俱全的男人,都没地方买后悔药去。
看着宋家人都在用那种怀疑的眼光审视自己,卓立仁知道自己有点弄巧成拙了,想把事情弄得简单一点却弄得更加复杂,没办法,只好把袁克文让他办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跟宋家人说了。
宋局长看着卓立仁的目光越发的捉摸不定,宋夫人则是一副信你才有鬼的表情,大海脸上妥妥的一副羡慕嫉妒的样子,宋家大小姐则是目光炯炯的注视着卓立仁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