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重生东北1910 > 第223章 贝满女中

第223章 贝满女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贝满女中创建于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出资,是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的的学校。校舍是明代嘉靖朝宰相严嵩之子,被称为‘小阁老’的严世蕃的府邸,清初被赐给顺治皇帝的佟妃——康熙皇帝的母亲佟佳氏的家人使用,又被称为‘佟府’。

学校的大门是一座檐牙高啄,红柱绿椽,青砖灰墙的明代建筑,门道中间是一块六米长两米宽的汉白玉条石,上有一个观音坐像,凸显王公贵族的奢华气派,大门里边三进院落曲径通幽,错落有致,大大小小房舍几十间,东西两座跨院已经改建成学校的操场、食堂、宿舍这些,整个院落显得幽静和谐,美丽庄重而又饱含沧桑。

贝满女中的创始人是美国人爱丽莎?贝满夫人,到了1895年已经初具规模,成立了四年制女子中学,1905年增设大学课程,改名为协和女子大学,校舍渐显局促。

在原来的历史上,协和女子大学将在1916年,也就是明年搬到伶府,到了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将会与通州协和大学,还有北京汇文大学合并,成立燕京大学,其中协和女子大学称为燕京大学女校。

贝满女中中学为中国培养了很多人才,原卫生部长李德全(冯玉祥夫人)、冰心、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绣瑛、物理学家王承书、化学家蒋丽金、周总理的义女孙维世、表演艺术家张钧英、钢琴家鲍蕙荞等等。

卓立仁到了学校门口,门卫大爷过来问他有什么事,他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又不好直接说,想来看看自己女朋友的学校,唯恐会给宋熙雅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说有事想跟学校的领导谈。

结果门卫大爷顺口叫住了从旁边路过的一个女老师:“许老师,这位先生要找校长,我这离不开,麻烦您带这位先生去校长室好吧?”

这位许老师也是个热心人,答应一声就让卓立仁跟着他走,卓立仁没招了,这时候再说实话也是打脸,干脆将错就错的跟着走就是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的:车到山前必有路,上不去再下来就是了,见招拆招吧。

卓立仁跟着这位许老师往前走,心里就在想主意,过一会见了人家校长,自己怎么说才好,等到了学校的办公楼底下,他也想了个差不多了。

那位许老师带着卓立仁,来到走廊最里边的一个办公室门口,敲门之后,就听见里边传出来一个男性浑厚深沉的声音,用英语说请进。

许老师显然是懂英语的,直接推开门,自己侧身伸手请卓立仁进去,卓立仁大大方方的,抬脚就往里边走,到了办公室里边,看见一个身穿一身黑色教士服的外国老头,坐在一张桌子后面,正在伏案书写着什么,看见卓立仁进来才放下手里的钢笔站起来。

许老师在卓立仁的身后介绍说,这位先生是来找校长的,自己没有问过是什么事,这个外国老头很客气的向她表示了感谢之后,就请她离开了,过来跟卓立仁握手,用英语问这个年青的中国小伙子,来找自己有什么事。

卓立仁事先不知道贝满女中的校长还是一个外国人,得亏自己在美国待过,要不然还不知道怎么跟人家交流呢。就在他这么一愣神的功夫,这个外国老头不知道是不是以为他听不懂英语,马上就毫无障碍的转换成中文又问了一遍。

卓立仁用中文跟他解释自己的来意。这是他在路上现编出来的一个理由,他记得在宋局长家的时候,好像听宋熙雅说过几句,这个贝满女中因为地方实在太小,又成立了协和女子大学,地方肯定是不够用了,还不知道等到她入学的时候,会到什么地方去上课呢。

卓立仁跟这个外国老头是这么说的,说自己是一个刚刚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因为还在等待政府分配工作,暂时就去了大总统的府里帮忙做一些杂事。

自己是从朋友那里得知,贝满女中的地方十分紧张,需要更多的地方扩建新的校舍,所以今天自己是代表大总统府过来看看,有什么具体困难可以帮忙解决。

这个瞎话编得还挺靠谱,这个外国老头就是现在的贝满女中校长,基督教传教士马丁先生,贝满女中的创始人贝满夫人已经去世了,按照惯例,贝满女中的校长一直都是由基督教会的传教士担任的。一直到1922年,才有第一个中国人管叶羽先生成为校长。

这位马丁校长两年前就给中国政府写了申请书,希望政府能够看在为中国培养人才的原因,尽可能的帮助贝满女中,还有协和女子大学解决一部分校舍的困难之处,毕竟基督教会的资金是很有限的,可惜的是一直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今天这个年轻人的到来,让这位老人感到了意外的惊喜,尽管他在心里还是觉得,中国政府可能是为了应付自己,才派了一个如此年青的,而且是刚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小伙子。

作为一个在中国传道超过三十年的传教士,他对中国的了解可谓是极其透彻,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话他不仅知道,还深以为是。

可是不管怎么说,毕竟还是来了一个人,死马当作活马医的话他也明白,就算人家是来走过场的,也得当成是真事,认真来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