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重生东北1910 > 第263章 永安号

第263章 永安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等到四个人都坐踏实了,东西也差不多上齐了,伙计给掌柜的福全上了一套餐具,已经饿透了的张有德,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伺候局的,双手不停往锅子里边下羊肉,还帮卓立仁倒酒。

先给卓立仁把酒满上,却没有给掌柜的福全倒酒,一个是酒桌上有规矩,不能越过人去倒酒,特别是尊贵的客人,那样对客人非常不礼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还有点拘着自己的面子,不想绕过半张桌子,给一个饭店掌柜的倒酒,觉得那样有失身份,尽管他现在已经不是都督府的人了,农林开发署的总务也是有身份的人。

旁边坐着的何大勇看着张有德的举动还觉得挺可乐,他才不在乎面子呢,看见张有德给卓立仁倒完酒,就给他自己把酒满上了,主动从张有德手里接过酒壶,绕了大半张桌子给福全倒酒,弄得福全忙不迭的给他拱手作揖表示感谢,何大勇只是憨厚的笑笑也没说什么。

卓立仁着急,想知道这个掌柜的福全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看看张有德说:“张先生没吃午饭,现在肯定是饿了,您先吃就是,我想跟这位先聊聊,要不然这个羊肉吃着也不香啊。”

他这个话要是不说还好点,张有德还能借着他们说话的空隙,趁着没人注意偷着吃几口,现在卓立仁这么一说,他还真就不好意思再吃了。

卓立仁现在没功夫管他,用眼神示意何大勇,照顾一下张有德,转身面对着福全听他怎么说。福全就把这个北来顺与卓立仁的父亲之间的渊源,从头到尾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福全的原名叫马福禄,祖籍甘肃兰州,回民,他的祖父为了躲避甘陕回乱,造成的回汉之间不断的仇杀,四十多年前携家带口,从甘肃一路辗转到山东投奔亲戚。

到了地方才发现,山东与西北相比人多地少,想找一块立足之地并不容易,那时候满清已经开放东北的边禁,鼓励百姓去东北生发,马福禄的祖父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奔了东北,在巴彦州的兴隆镇落了脚。

马福禄的祖父是一个□□阿訇,大概意思就是□□的教师、学者、尊贵的人,因为□□一般都是政教合一,阿訇也具有相当大的世俗权力,所有的清真寺必须由阿訇主持,地位与汉人的村长乡长类似。

作为一个虔诚的□□,他有一个愿望,就是有□□的地方就应该有清真寺,一家人辛辛苦苦开荒种地畜养牛羊的同时,给老家的亲戚朋友写信,让他们也来东北,这个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好地方,至少这里没有老家那种世世代代都打不完的仇杀。

就这么一来二去,来的亲戚朋友还有乡党多了,生活也慢慢的好起来之后,马福禄的祖父带头集资,在兴隆镇上建起来一座清真寺,虽然小一点还是一个木头建筑,对于所有的□□来说,有一个能让他们寄托情感的地方已经很好了。

东北这地方不仅对人是一块宝地,对于牛马羊这些牲口来说也是好地方,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可以作为牲口饲料的各种草料。

再加上民风醇厚,很多地方的牲口都不用人去放牧,天亮以后,牲口自己出去找地方吃草去了,天黑了自己就回来了,只要在牲口身上做好记号,别跟别人家的弄混了就行了。

这些回民还从西边带来的特别好的牲口品种,二十几年下来,兴隆镇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牛马市,牛羊肉自然有的是,不仅多还便宜。

马福禄的祖父看到□□越来越多,就开了一家清真小饭馆,回民菜多以肉食为主,马福禄的祖父人实在手艺又好,菜量大味道好,很快就远近闻名了。

有一次,驻跸巴彦州的教谕关老大人去哈尔滨,途径兴隆镇,本地的镇长也是他的学生,给他推荐了这个小饭馆,结果老头吃完了觉得不错。

吃饱喝足之后,连聊天带消化食的,跟马福禄的祖父扯闲篇,顺口问起来想不想去哈尔滨开饭馆,马福禄的祖父一番谦虚客气之后,说自己没有关系,不敢轻易踏足那样的大城市。

关老大人说自己的女婿在哈尔滨,买卖做的不小,如果他真想去,自己可以给他写张条子,让他带着去哈尔滨找自己的女婿,大忙帮不上,帮着找个房子,再关照一下地方上,别给他捣乱还是可以的。

这位关老教谕就是卓立仁的姥爷关静山,马福禄的祖父是一个能抓住机会的人,从他敢带着家人闯关东就能看出来,他的性格里边敢想敢做的成分。

这一次也是如此,他毫不犹豫的放下饭馆,夹着个包袱卷,直接跟着这位第一次见面的关老大人一起去了哈尔滨。

就连关老大人都觉得,他这么雷厉风行,绝对是个能干事的人,到了哈尔滨,就把他介绍给了来接自己的女婿,也就是卓立仁的父亲。

卓立仁的父亲虽然对于开饭馆这种小买卖没什么兴趣,只是老丈人都说话了,怎么都得帮忙,再说了,帮着找个房,子再找人做一个铺保(担保人),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根本就不用他自己出面,叫个人就办了,不到三天就安排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