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穿越后考科举 > 第8章 筹备束脩

第8章 筹备束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喜娘想让他专心读书,欲揽过家里的一切活儿。因着她见其它读书人几乎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那么累,还要干其它活,哪里有力气。

李珩拒绝了,他同喜娘说了自己的挣钱计划,他打听过隔壁花溪村和白云屯共用一两个水塘,这两个水塘离花溪村远。因而花溪村的人常常雇佣白云屯的村民们挑水到家门去。

李珩决定每天早上早点起床去挑水,等挑完水后,再去山上砍柴,砍的柴卖到村子里头的人家去也能换得一点钱。

挑一担子水的钱是五文,李珩的力气小,每次只能挑半桶多,便要挑两次,多加了一文钱,也就是六文钱。砍柴是一趟五文。

李珩去李夫子那读的是经班,因为他识字的能力已经达标,便可以直接跳级到经班。经班的束脩为每岁六百文。

那么按照这样算下去,他每天挣得十一文钱,一个月便大概是三百三十文钱,只需要两个月便可以把束脩交上。

弄清楚了这些,便让李珩对未来的计划更有把握,除了束脩的钱之外还令他头疼的便是文具费用了。

赶在春天,白云山上长了很多春笋,他下午放了学后,可以去山上摘些,下次直接带到镇子上卖,镇子上卖的价钱要比墟场上贵些。

这些卖的钱可以用来买文具。

于是每日早上寅时大概四点,李珩便摸着黑爬下了床,他必须要抢时间才行,趁着

上午辰时八点上课前,做好一切后,赶到教室去。

东山那边的天空还是雾蒙蒙的,像笼罩着一层薄纱似的。凌晨四点的白云屯安静地像是神话故事里沉睡的古老的蛟龙。

李珩用扁担挑着水,在田埂中缓步穿梭,他走得稳,桶里的水不会荡出来,后面再不断加快速度。春种的早的农户家里,田地上已经悄悄冒出了喜人的绿芽,同样早起的白鹭从山林子中飞出,在即将破曙的天际划过一条靓丽的弧线。

而后天慢慢亮了,由青灰的天色中化出一层淡淡的樱粉色,半晌后,又在一片樱粉中掠过一云火红,咻的山花红的朝霞中一抹烟紫色洇入,揉碎了沉睡的梦。

旭日初升,雄鸡报晓。

沉睡的人们推开窗户,漏一抹斜阳。

读书的孩子,挑着木柴下了山,领着工钱,第一个到了私塾,门还是关的,他便蹲在门口背起了书。

早晨的时候大脑清醒,背书的速度快,李珩将昨夜里背过的书又温习了一遍,便开始背新的,等学子们都来的时候,他这篇文也就背完了。

李潇平日来得总是最早的那一个,只是他没想到,今日竟然有人比他来的还早。

李潇见李珩蹲在门前的沙地上,手里拿着根树枝,不知道在泥土地上比划着什么,等他凑近了一看,才知道李珩在默写《孟子·梁惠王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由于李文昨日问他的那道题目取自《孟子》,李珩发现自己对于《孟子》的熟悉度还不够,便开始查漏补缺,寻着这一个漏洞,去复习《孟子》这一整个体系,等到下次在碰到与《孟子》有关的题目便能够游刃有余。

李潇蹲在他身边看,“你的字写得真好”李潇毫不吝啬他对李珩的夸赞,不过,他又道:“但是,科举要求的字体是‘方正有力,气势雄浑’的楷体。”

李珩点了点头,虽说在土里写字,看不出明显的书法风格,不过他贯写的字体确实不是楷体而是行书,偏向“颜真卿”的飘逸洒脱,行云流水的笔法。

不过写了十多年的行书,叫他一时改成楷书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夫子照例来开私塾的门,李潇来得早他一向是知道的,如今见李珩也来得早,心里更加愉悦了,不愧是他看中的娃娃。

天赋固然重要,可若没了努力的加持,天赋最终流于普通。

李珩当然清楚这一点,有天赋的人并不少,想要在一众学子中脱颖而出,便只能比他们更加努力。

由于李珩现在正处于服丧之期,大齐国历代崇礼,根据齐律规定,三年丧期之内不可科举,因而李珩现在还有三年的时间为科举考试做准备。

为了应对三年后的县试,他给自己定下目标。

第一,写得一手端正遒劲的楷体。

第二,熟读《四书》《五经》及其集注。

第三,学会用八股文的形式撰写文章。

虽说大齐国的科举考试固定以《四书》《五经》为蓝本出题,不过《四书》《五经》博大精深,言近意远,多少士子穷其一生研究一本经书,仍不得造诣。

最让李珩头疼的是,齐国科举以八股文为主,这八股文的难度那是千年来大家所公认的地狱级难度。

八股文除了体例要求严格僵化外,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从命题范围来讲,还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也就是说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内容代圣贤立言,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李珩着实觉得头痛,科举之难难于上青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