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灯,这个故事有关你的陈犹。”盛祥一语重心地,点了孟灯一颗平稳的心,激得它飘飘摇摇,动荡不安。
孟灯瞳孔一缩,脑子里迅速想到陈犹的那个作文——《琴瑟之音,寻觅知己》。
盛祥见此,对她讲了那个多年前的故事。
“那时候大概是2012年,我还在读高三。寒假的时候,我总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准备高考。有一天读了本书,突发奇想,就在书里留了张纸条,上面写的应该是有缘看见的话,请回答我的一个问题,明日我将来查看,日复一日,直到收到对方的回信。
“而后很巧,那天我注意到一个男孩站在书架前,挑选了那本书。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看起来才十三四岁的小孩会选择看一本如此深奥的书,但我的纸条卡在书本很靠后的两页间,我以为他不会看到那儿。
“事实也如此,他看了大概三分之一,而后就放下书离开了。但第二天,我又遇见他了,这次他仍然在看那本书,而他看见了我的纸条,他回了我的纸条。
“我不愿让他发现写纸条的人是我,专门等到他又离开才翻开那本书。我写的问题是...哥白尼的死因是为什么?还有,你是谁。
“他答的是:安乐晚年。我是你的有缘人。”说到此,盛祥哼笑一声,“他是个挺幽默的小孩,我当时觉得。”
孟灯点头,表示认同。
“而后我们就开始了有关时间的信息交流。他认为我们互不知晓对方,但事实上我一直都知道他。或许他也会猜测我是谁,但图书馆里有很多天天都来的人,如果要一个一个问,首先可能很尴尬,其次是如果他真的理解我为什么要写纸条夹在书里,就不会这样干。
“或许他和我真的是有缘人啊,我们心意相通,都不打扰对方。有时我吐槽学业压力之大,他的笔触就像个成熟的大人一样对我进行开导。有时我们又只是互相分享一下生活,比如今天的云很美,明天的雨好像很大这样的话。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问我:‘你觉得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我立刻明白,他好像青春萌动了。所以我凭借着自己对于喜欢的理解告诉了他,并对他说,如果尚不明白这是什么感觉,就不要轻举妄动,十几岁的爱恋总是青涩纯真的。
“或许他意识到自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对我说,他觉得喜欢是不会有错觉的,喜欢就是喜欢,那是由心认定的事情,难以理论分析。
“我们都没有过多纠结这个问题。孟灯,如果不是因为你,我觉得我大概我不会回想起这件事。”盛祥语气十分真诚,是感谢还是什么,她听不清。
“我们只有那个寒假的联系很紧密,到后来开学,我回北城,和他算是彻底没了消息。没想到下次见面是去年的冬天,他从马路对面走来,我一眼认出了他,原来他已经长大了这么多,赶着快有我高了。”他轻呵一声。
“再后来,我猜到他说的那个人是你,而现在,你们终于相见了。无论是喜欢他的你,或是喜欢你的他。”
2012年,他们还在读初二。
孟灯迅速在脑海里回想,那是多久之前啊。
是毕业前签保送合同时,她的刻意寻找被看在眼里。是那次走廊上,陈犹安慰他朋友,与她的对视,目光就已经有了喜欢。是她以往对他的默默关注,全都可能被他知晓。
而他因为尊重她,先一步表白。因为尊重,他接受孟灯的拒绝。因为她的适应,他等了又等。
开学送出的牛奶,后来每周不定时的牛奶盒零食,是他愿意,不是母亲要求。军训晕倒时,他的关心很真。一起去图书馆帮忙整理,是他想要和她独处。他帮她杯子接水,是有意为之。鼓励她参加歌唱比赛,是因为真的了解过她。还有数不胜数,约出门、橙子香、母亲的教导、礼物......连叶榛宁、母亲都可能是借口。他问他们的未来,字字恳切,是真的想过。
那不是一种因缘邂逅、机缘巧合的喜欢,是发现、质疑、肯定、怀疑、再肯定后的喜欢。孟灯可以想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和自己一样,默默的关注与暗恋。
孟灯是那样聪明的人,怎么在感情里比别人都更像一块榆木呢。
她再次见到陈犹的那个下午,她不自觉又喜欢上陈犹,其实是她从没有放下过。她以为自己不是,在时间的流逝中,长久的不见面中,不知不觉中想要忘记他。
但身体不会骗她。脑子里的激动、回忆、幻想,都不会骗她。她才不是幻想自己喜欢的人喜欢自己,这件事情是真的。
孟灯恍然大悟,下一瞬觉得自己好不勇敢。
以前她说,她希望成为一个勇敢、坚毅、独立的人。而现在呢,她才刚刚开始学会。
那天孟灯对盛祥说:“谢谢。”
盛祥笑说没什么,帮她就像帮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