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霞带着花小熙来到了齐奶奶的家。
齐老太太正在小菜园侍弄,一整块菜园被老太太打理的井井有条。
红的柿子,青的黄瓜,紫的茄子,金灿灿的南瓜,一副丰收的景象。
见着花小熙前来,笑呵呵道:“这不就卖大酱的那个女娃娃,昨天你给我们送的酱猪蹄实在太好吃了,老朽我啊,都没忍住吃了两大块肉呢。”
说罢,她还要给花小熙摘一些菜园里的菜让花小熙拿回去吃。
花小熙很是开心感动,齐奶奶虽说现在走路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但和人聊天说话,背脊挺得还是直直的。
这一看就像年轻的时候练过武,精神头也非常好,嗓门洪亮,也不眼花耳聋。
从齐奶奶身上,她也看到自己外婆的身影,她老人家跟着她没享受过几年好日子就走了。
花小熙不敢继续想下去,她来此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齐老太太耐心的听完花小熙的讲述,知道花小熙是得罪了乌兰镇的大人物,可这所谓的大人物在她眼里也只不过是毛头小子一个。
现在犯愁的事,哪里能收到花小熙想要的粮食。
农民一般丰收的时候,会把粮食分为三份,最大的一份交给国家收购,国家扣除租子后,会给农民相应的钱和明年少许的补足。这是构成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另一份则是等着城里的粮油店来收购。
这部分获利不稳定,价格是跟着全年的市场价变动。虽然有时候得贱卖,但能跟城里粮油店老板搞好关系,以后卖卖私货野味,也能得到一笔额外的收入。
最后一部分就是农民留着自己吃的粮食了。这部分粮一般品质没有前两部份的好。因为前两部分都有验收标准,所以农民留给自己的都是稍差一些的粮食。
这正和花小熙想要的高品质的粮食的想法背道而驰,坚持高品质有可能就意味着一点点都收不到。
虽说大概情况是这么个情况。但是齐老太太还是愿意陪花小熙走这一遭。看能不能收到花小熙心仪的原料。
不为别的,就冲着这娃娃人品好,力气也好,颇有她年轻时候英姿飒爽的影子。
三个人走了村里一大半的人家,都愿意卖齐老太太的面子给花小熙一些粮。
可惜的是,正如齐老太太所说的一样,家家户户留给自己的粮的确品质一般。剩下的四五户人家其实更没有去的必要,都是家里有男人的。
这些男的有几个是工匠,不靠种地活着,其他的要不缺胳膊断腿没办法全靠女人养着,要不就是脑子有点大问题,不干正事整天溜达混日子的。
花小熙有些灰心,要是齐家村都没有合适的粮,她就得前往离乌兰镇一百公里远的海塔尔镇的附近村庄收粮了。
路途远不说,也没个人认识的人介绍,一点点摸情况得一周多。
再回来天气就更冷了,到时候每天的营业额也不会像现在一样赚的多。
齐霞看着花小熙忧心忡忡的样子,终于忍不住的说道:“其实我知道一家自留的粮就不错。我爸妈家,要不咱们去哪问问。”
齐老太太惊讶的看着齐霞:“孩子,你不是早就不愿意和他们来往断绝关系了吗?”
齐霞也叹口气:“我可以不去,就在暗处看着,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拿粮食给花小熙卖。”
齐老太太琢磨了琢磨,也不是不行,这两口子虽然愚昧不堪,可种田的确不在话下,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田手了。
来到齐霞爸妈家,齐霞老爹正在门口晒粮食。
齐老太太上前打招呼,齐霞老爹眼神都不带给的。
齐老太太也不恼火,直接了当的说道:“我是来找你做生意的,这姑娘想收购一些品质好的粮食,知道你是种田能手,特意来找你了。”
齐霞老爹享受被恭维的态度,这才拄个铲子正眼瞧了齐老太太和花小熙。
“想收购我家粮也没问题吗,都是村里乡里乡亲的,你们先看看品质怎么样吧。”
花小熙上前查看,的的确确和齐霞说的一样,个头大,色泽饱满,品质没得挑。
“不错,不错。怎么卖呀?”花小熙问道。
齐老太太在一旁说好话,都是乡里乡亲的,价格就给便宜点呗。
齐霞老爹得意洋洋道:“一斤黄豆 100 文,一斤小麦 50 文。概不讲价,要拿走,不要拉倒。”
好家伙,这直接就是乘火打劫,这比市场价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齐老太太说:“长期合作给个优惠呗,这价格比粮食店都高两倍。”
齐霞老爹冷哼一声,不再搭理齐老太太。
花小熙也有些尴尬,想直接带着齐老太太离开,大不了就去远点的地方收购嘛,她还没去海塔尔镇逛过呢。
此时齐霞怒气冲冲的冲了出来指着自己老爹鼻子骂道:“齐良友,你卖自己亲女儿都没这个价,你好狠的心。我现在明确的跟你说,我要要回我爷爷留给我的三亩地,遗书就在我手里,咱们官府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