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回说得起劲呢,突然收到对方发来的信息。
[忘了]
[况且我俩才认识多久,加上今天这才第二次见面吧?]
理直气不壮。其实要说到沈回这个人,如果黎洋是话痨,这个人就完全是戏精一样的存在。看看前面发的那些就知道,反正呢,也是挺自来熟一个人,谁都能聊,林承安是真觉得他应该去电影学院进修。
[帮我看着点,谢谢]
[行呗,我就当一回好人呗,有情况跟你说啊,另外,不得不承认,你俩在一块儿确实挺登对的]
[用你说?]
[……]
[呵,不要脸]
林承安:要脸干啥?
大概就是有了这种想法,这人现在在江吟面前基本是怎么厚脸皮怎么来。江吟看着挺无语,倒也能接受,偶尔也挺高兴。
却只是表面,有时候可能只是林承安的想象。
要让江吟彻底接受,也许还早。现在来看,不过是刻入骨髓的顺从在驱动他。哪怕江吟是真的乐意,也不敢表现得太明显。
但现在,不管是对于哪一方,至少这段关系大概已经被确认了。
只是林承安比较执着,他想听到江吟亲口说出答案,即使那并不容易。
过完一个星期,林承安也开始利用大部分的闲暇时间去弄他画画的事。主要是因为拜托林凝给他寄的画具那些这会儿才拿到。
当时还在出租屋放着,也是林凝过去帮他收拾的。
本来租房的合同也到期了,又因为来英国这个打算用不着续约,这些东西也是该搬出来的。
一周不看微博,最新一条动态下面的评论多了一些。
比起以往基本半年都不一定发微博的状态,这一年在网上接稿比较勤奋,以至于一开始许多人都在评论下面震惊。
就是“借尸还魂”这样的说法都冒出来了,林承安也懒得过多解释,隔一会儿就消停了。
[Silver_W:日常系列·终站(待完善,暂不授权)(图片)]
评论区暂且还没人蹦跶,等会儿就不了。
[请问近两年您是受什么刺激了吗?十月份才刚刚开始,你已经更了十四次博文了!以前我都是“失踪人口回归”,现在都得改成“你怎么又发微博了!”]
[你这是啥手速?十个月能画十几张?之前找人约稿我可等了整整四个月!]
网友回复:[直到为啥这么快吗?因为这是敷衍着画的,像拿去参赛的那种,他能画两三个月可能都不止]
无意间瞅到了这一条,林承安觉得他无语的表情都快刻脑门上了,这要认不出这是谁他都可以不用进家门了。
[……这水平,随便画?]
回复:[你没看他很多地方都没细化吗?一看就是潦草带过]
[别说,你还真别说……你怎么这么了解?]
回复:[因为是亲姐]
果然……
每次发微博她都要在底下蹦跶,想不认识都难。
一开始倒是真的没认出来,还是因为某次不小心手滑点进了她的个人主页,在他还没注册微博之前,林凝经常还用自己的账号帮他发这些,后来也懒得删了。
有一说一,林凝是真的了解他,姐弟间还是有种默契的。哪怕两个人是不同领域。
[看了这么多评论,只有我在关注画的内容?]
[关注内容+1,虽然习惯了大大的日常画风,但直觉告诉我这一幅有深度!]
其实并没有什么太过特别的地方,只是很普通的一列车骤然穿过黑与白。
实在要说深意,那也就是车上搭载的乘客,每个人似乎都拿着小牌子,不放大还真看不出上面有字。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仁、义、礼、智,此之谓四端。
由白日走向黑夜,从始至终。不过真正能把这几个词贯彻到底的,没多少。
也不算是特别难理解,林承安是一直比较喜欢这样表现,即使大多数时候只是作画的时候忽然想到的。看不看得出来就另说了,许多人喜欢的是他的画风。
[只有我觉得这张图真的很适合做那种悬疑小说的封面吗?]
网友回复:[是还可以,但我觉得之前有一幅废弃游轮的更适合,整个大背景以“夜”为主,好像已经是授权了,那小说还挺火]
后面再讨论也就是那些了,林承安只扫了一眼就退出去。
林凝确实没说错,日常系列基本都是带了些随意的。他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有很好的灵感,想不到的时候就会随便一些,指不定就冒出来什么点子。
当天晚上,江吟突然问他:“网上那张‘终站’,我能看看吗?”
林承安:先开心一下——老婆主动跟我说话了!
下一秒,“你看微博?”
江吟:……重点是这个吗?
他是属于无奈,江邵然跟他说步入这个领域,需要随时掌握各种数据,网上的事虽然半真半假,但多少能掌握一些东西。于是强忍着抗拒的情绪,每天会定时看一下。
不过始终不适应,每次点开都有点怕。
当年程芸的事他很在意,虽然他不关注评论,却始终都带了点情绪。
江吟不想回答,林承安也无所谓,把手机相册点开,摆到江吟面前。
这是拿板子画的,没用很长的时间。林承安是觉得江吟喜欢这一张的原因是这一整张都是黑白色调,除开大的背景,基本是用的线条,倒是觉得有点像最初的线稿。
专心看了几分钟,江吟看着有点纠结。习惯了江吟这个样子,林承安主动问他想要做什么。
江吟从来不是会主动提要求的性子。
到底什么也没说,起身回了房间。
手腕的伤痕又在林承安面前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