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午膳时分,午后还有嬷嬷的课业,不敢耽误,回府匆匆用了饭便歇下了。
午睡醒来,继续今日的课业。前几日学的都是行走跪坐,今日开始学习本朝皇帝的兄弟姊妹及各皇子的家庭成员和姻亲之类。
当今陛下有兄长三人,姐妹二人,如那日的紫阳郡主便是皇帝姐姐长平长公主的女儿,另有皇子九人,公主四人,如太子行三,英王行五,厉王行六,太子妃及侧妃身份,以及公主的驸马家世,再加上各位侯爵伯爵,足足讲了三日!
韩雨仙只能大约记得有过交集的寥寥几人,其他关系便如一团浆糊糊在了脑袋里,所幸,宫里的嬷嬷也见怪不怪了,只说是有些印象即可,过些时日再成婚前自然还另有赞礼官来授课。
宫里的嬷嬷讲完这些,在相府的差事就算完成了,她们姐妹二人都拿了谢礼恭恭敬敬的送走了嬷嬷。
嬷嬷自她们的院子离去,还要去相府老夫人夫人处辞别,当然杜氏也想探探嬷嬷们的口风。
宫里出来的人自然是人精,不住地夸赞:“老夫人、夫人,尽可放心,两位姑娘聪慧机敏,学的几乎可算尽善尽美,尤其是四姑娘眼明心亮,至纯至善,实属难得。”
韩老夫人甚是欣慰,复又道:“那就多谢两位嬷嬷了,不知燕丫头如何?”
秦嬷嬷笑意加深,对韩雨燕甚是满意:“老夫人放心,燕姑娘聪慧过人、端庄持重又是美人坯子,只怕过不了几日相府的门槛都要踏破了。”
“嬷嬷谬赞了。这些日子劳烦两位嬷嬷了。”
“为贵人当差,使老奴们的福分,夫人留步,告辞了。”
韩老妇人派了身边的大丫鬟海棠去送两位嬷嬷,另封了五百两银子作为谢礼。既是为这几日两人的辛苦,更是为她们对韩雨燕的高度评价,得了宫里嬷嬷的教导,韩雨燕自然也可水涨船高。
送别了两位宫里的嬷嬷,韩老夫人立刻派丫鬟去叫来了韩雨燕。
韩雨燕进了松鹤居的正堂,看到韩老夫人和韩夫人杜氏,乖顺的行礼。
“见过祖母、大伯母。”
“好孩子,快坐下吧。”
“我跟你大伯母把你叫来是为了你的终身大事。”又对杜氏道:“大儿媳,你来说吧。”
杜氏先是看着韩雨燕温和的笑了,语带安抚道:“燕丫头,你莫害羞,你母亲走之前专门交代了,想在这京中给你寻个人家。一来呢,这京中达官显贵众多,二来呢,咱们韩家在京中素有根基,若是日后有什么事情也能给你撑腰。”
韩雨燕含羞带臊的低下了头,脸色‘唰’的一下红了起来,口中喃喃道:“但凭祖母和大伯母做主。”
杜氏见她羞怯,语气和缓温柔的说道:“本来这也是同你母亲商量好的,只是如今她也不在,只能给你透个话,一切有你祖母和我在,你这些日子也规劝着仙儿些,守些规矩。”
韩雨燕知道所谓姻缘,便是要入了后院女眷的眼,而后院女眷所看的不过是女工刺绣、礼仪谈吐,“燕儿谨遵祖母和大伯母的话。”
韩老夫人也知同她说这些有些不合礼数,但又不得不提点一二,“好了,这几日跟着嬷嬷学规矩也辛苦了,回去歇着吧。等过几日七夕,让你二哥三哥带你们出府玩儿去。”
“是,祖母、大伯母,燕儿告退。”她从椅子上站起来,缓缓俯身行礼,脸上还带着没有消散的红晕。
韩雨燕从松鹤居离开后,韩老夫人又同韩夫人杜氏商量了起来。
韩老夫人接着交代道:“燕丫头的事,你多上些心,我不求她嫁多高的门户,只希望能嫁个家中清静些的。她在金陵也受了不少委屈,她娘的意思是找个安稳妥帖些的就好。”
杜氏不甚赞同,但也不欲反驳韩老夫人,回道:“以燕丫头的容貌心计在京中不愁一个好姻缘,二弟府中之事毕竟远在金陵,在京城有相府撑腰,母亲尽管放心。”
韩老夫人与杜氏想到了一处,这般好的姑娘低嫁实在委屈,“哎,只是不知道她心里怎么想,你寻机会探探她的口风,若她有心要高嫁,那便随她去,儿孙自有儿孙福。”
有了老夫人的首肯,杜氏心中有了计较,“是,儿媳省得,明日儿媳请了周侍郎家的夫人会来府中做客。”
韩老夫人点了点头,“既如此,那你回去准备准备吧,燕丫头的事就交给你了。”
“母亲放心,儿媳明白。”
从这一日日起,韩雨燕在京中正式开始了相亲之路,那些或松或紧的姻缘线,一根根慢慢地开始缠绕了起来,绕出了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