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4
幼时很难读懂诗,更难读懂怅然失去、离别悔恨,这不得说是因为心历不够,我真正能够沉溺于诗词当中,也是在接触写作之后。
幼时读李白的《静夜思》,垂髫稚子都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嘛,讲的是什么,思乡之情嘛。
或许如若不是读书,连我自己都快仅此理解啊。
当我真正想要身临其境时,我会这样想。
这夜李白没有喝酒,也没有醉,只不过是躺在贵妃塌上,翻来覆去难入眠。
一抹孤寒的月光穿过屏风的缝隙照在塌下鞋边,仿似一抹白霜。他恍恍惚惚、迷迷漫漫、幽幽切切,才从烛光亮影间辨别出那不是认错,是那月光冷冷清清淡如玉。
困倦逝去,他起身走窗边,一把拉开屏风,抬头只见一轮圆月,仿似这月亮是一杯浓酒,惹得人醉醉的,又觉得地上的月光像浓浓的伤情流露。
他幽幽叹:“抬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背影孤寂,一身劲骨似竹不折,唯有清浅的忧伤在他眉眼间绽开。
夜深人静时,无人知晓,心中混沌。
当我通过短短几字妄图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站在他身边是,我已经与他站在断崖之上。
面前是一束望无止境的瀑布,抬上不见天边,视下不见石岸,唯有那场景是他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味。
我吟着诗走到他身边,甚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次对话,我与李白并肩,与他共谈!
他偏头斜眼看着我,那短促而陡峭的眉毛轻佻,笑意浅薄,“我的诗。”
他不似书中描写的那般充满浪漫色彩,不耀眼也不夺目,只是白衣裹身,还沾着常年留下的酒味,鬓角已然斑白,若不是知道那是李白,活像个不知名的江湖侠客,退隐江湖后身上也不失洒脱潇洒自在悠然。又像是落魄的乞丐,颓废和风靡共集一身。
“后世一直称先生活得浪漫,豪情与壮志一身,袖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实为后世之荣。”
他轻声道:“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这是孟浩然的诗句,出自《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话锋一转,他又道:“诗如此,天之幸。”
我与他相视,豁然开笑。
“读先生的诗,我有一疑。”
“何?”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若真是我与先生所见的这一玄天瀑布,后生拟想,是如时间。
“我与先生的对话从这水中来,也必定从这水中去。有一天,我们也会从这水中走吗?”
他捋了捋胡须,“如你所说,水中去。”
我与他望断崖之下望去,只见如啸不见浪,幽冥不见泪。
“用你们现代化说,流逝的时间从我们身体中穿过,待到没有时间时,我们就成为了世间本体,连同这白水一同流逝。所以,将我们比作沧海一粟、浮生苍渺,将时间比作一片无望海,或许也不是没有缘由。”
“是我从水中来,还是先生从水中去?时间的最深处是什么?水会消逝,时间也会,那人会吗?”
“我们都从水中来,都往水中去。时间最深处,需要你自己去看。可是轮回再世,我们不还是水中来,水中去吗?就像你们说的水循环一样吗?”
“这不是一个恰当的比喻,先生。水循环可以在我们已知的情况下不存在,时间不能。先生何从得知水循环?”
“我说过了,我们都从水中来,都往水中去。本以为后生可畏,也不过装聋作哑嘛。”他微微唏嘘道。
“我们现在也在往水中去吗?”我改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