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遇见过几个村民,也从侧面打听他们有今日有没有遇到过刘矮子。
到了杏花村,村头十分热闹。
姜迎花本意不是凑热闹,而是打听消息。
她跟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搭话:“婶儿,村里有什么好事,这么热闹?”
老太太上下审视了姜迎花一阵子,“你是卖豆腐的那个小姑娘吧?怎么能叫我婶儿?你得叫奶奶!”
纠正过辈分问题,老太太才回话:“王婆子那个在府城做官的儿子回乡住了几天,今日回城呢!”
“喏!你瞧见过这阵仗没有?!她儿坐着衙门里头的马车回来的!养了个好儿子可真是风光啊!家家都给她儿多福准备了东西,我瞧那马车都装不下了!”
老太太羡慕不已,一句一叹。驼背十来年了,讲着讲着都忍不住把背抻直了往那边看。
王婆子?王多福?
姜迎花急急跟她确认,“这王婆婆,是住在那边的不?从那边那条小路上去,住的很偏的那家?”
“是啊,没错。你不是在塘边买过一只,她家淹死的母鸡?”
这事儿过去有段日子了,白发老太太记性属实是好,还记得清清楚楚。
姜迎花不清楚这位老太太在她买鸡的时候在不在现场,这也不重要。
她只是刚刚突然脑袋活络,想到了些事情。
之前她帮着给王婆婆送过信,自觉是与王婆婆有了些微末的交情。她不指望用这点小交情换取财或利,却想上前问一问,打听点消息。
汨阳县这一亩三分地她们是打听的够多了,再找不出其他家丢了孩子的,沂水县方向也差不多。
但这不符合常理啊!她始终认为,拐子单个作案应该是很少见的情况。
或许府城那片儿会有其他受害者,她想打听一番。
姜迎花用了点蛮力,从外圈挤到了内圈。
先瞧见了王婆婆。
与上次见,人有了很大不同。
她穿着一身新的蓝底白花细布衣裳,耳朵上戴了一对银饰,手上添了一只大银镯。
一般亲人临别时,应该是依依不舍的。可送礼的村民络绎不绝,还有好多邻里跟她说着宽慰话、逗趣的话,她被哄得很好,笑得见眉不见眼。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和以前半点不相像。要是一直维持这状态,姜迎花觉得她能轻轻松松活到九十九!
王婆婆身边,站着一对夫妻,男子三十出头,穿青色细布衣裳,料子颜色鲜亮,应该也是上身不久。
女子嘛,衣裳颜色是鲜嫩的鹅黄色,什么料子姜迎花分辨不出,总之不是粗布,不是细布,瞧着更高端,更贵。
该女子的年龄,从面容看上去只有二十多一点点,不知是看上去年轻,还是真的只有这个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