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花姐受累了,”赵秉诚道了一声抱歉,“再沿前路走一段,到了前方我送出去一部分谢礼,应该就会轻松些。”
他自身也乏力得很,只是强装精神罢了。
“秉诚,擦擦汗吧,吃两块糕。”徐秀云拿出一包糕点拆开,让姜迎花挑了一块后,转到赵秉诚面前来。
昨夜儿子连夜给在苦栗县任职的赵仁怀写了报平安的信,今晨一早将信送出,又马不停蹄备了送给姜家的礼品、登门拜谢……
徐秀云一桩桩,一件件都看着、记着,知道儿子辛苦,给赵秉诚递糕后,还抬袖子为他擦汗。
歇了一盏茶功夫,四人继续上路。
这回一气儿走了三里路,到了昨日赵秉诚讨水喝的那户人家。
“原来是这里。”姜迎花看着赵秉诚指的方向道。
“怎么?迎花姐认识此户人家?”
姜迎花先摇头否认,然后道:“只是做豆腐生意时打过几次交道罢了,他们照顾过几次我的生意,回回都热心肠地叫我进门歇歇脚,能感觉出他们的好意。”
既然拒绝了赵家结干亲的事儿,那么此刻人去别家登门道谢,姜迎花自然不好跟着去,隔得远远的,挑了一片树阴,坐着歇了歇脚。
没过太长时间,赵秉诚三人便被那家主人送了出来——手上还拿着没送出去的谢礼。
姜迎花看到赵秉诚频频回转身体,想要把礼品递出去,可惜无果。
“人家不肯收。”赵秉诚怅惘地对姜迎花说。
“可能觉得礼太重了。”
俗话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赵秉诚备了一包干红枣,两包糕,报答一饭、一水之恩。
只论那一包干枣就要好几十文,从前姜迎花都不太舍得一次性买太多的。
“人家不肯收,确实不好强塞到人家手里。”
不过,可以放在人家家里。
姜迎花坐在这个树荫下,瞧见那户人家围了个后院种菜。
实在决心要把谢礼塞给人家,只需稍微绕一绕,把这三包东西放进人家菜园子即可。
因为用油纸好好包裹着,也不怕点心枣子沾到土,等那户人家去后园摘菜,自然而然能发现这份礼。
赵秉诚对姜迎花佩服得五体投地。
每次他觉得遇到难题了,姜迎花总有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