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宇朝记 >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洛銘芗、习晋之等人都不愿意接收难民,但唐兆坤一派的旧臣却表示可以接收。连慧宇看着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做决定。

洛銘芗告诉他:“虽然我站在大宇的角度上,不支持接收难民,但是这次,你可以不用考虑我的意见。”

习晋之虽然早已不用自己算账,但还是习惯性的拨弄自己的小算盘,“没钱……但……但你也可以不用考虑我的意见。”

杨勋温柔的看着他:“你想怎样就怎样,不要怕。”

太奶奶道:“我老了,心肠太软,于治国不力。”

连慧宇犹豫不决,好几天,直到皇宫外再次聚齐了许多学子,他们呼吁着要救援难民。

同为黄帝子孙,要相互扶持!

连慧宇不敢站着宫墙上露脸,只敢在隐蔽的角落偷偷看他们。这次,他们没有打闹,非常平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连慧宇轻轻的说了一句:“这群人,怎么这么喜欢游行。”

杨勋道:“年轻人嘛,他们想要改变一切,但能力有限,这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连慧宇问:“那你呢,如果是你,你会像他们一样吗?”

杨勋摇头,“除了战场,我不喜欢吵闹的地方。”

“他们的确太吵了。”连慧宇抬头看了看天空,忽然莫名其妙地说了句:“好像第一批早稻该成熟了吧?”

杨勋摸不着头脑,问:“好像是,怎么了?”

连慧宇转头看向他,居然笑了,“你不喜欢吵闹,我也不喜欢,这群人既然如此吵,那就让他们远离我们吧。”

“远离?如何远离?”

“他们不是一腔热血,想要帮助难民吗?那我就成全他们。”连慧宇朝蒋公公招招手,道:“你去把孙兴云给朕叫过来。”

“你找他做什么?”杨勋问道。

“既然他是大宇第一个状元,就该好好物尽其用。”连慧宇并没有明确回答杨勋。

杨勋看着他的样子,总觉得他不怀好意。

第二天,数份《告天下书》散发在大街小巷,游行的学子接过它,看着上面的文字,一字一字慢慢地读了出来。

大宇初定,百废待兴,然边境之外,同族遭难,于心不忍,愿举天下有识之士,共渡战乱之艰。

国之力,建新城,曰福丘;民之力,垦荒地、抚百姓。国民共建,天下大兴。

拳拳少年,意气风发,发于声、现于行,而后喻。北上怀壮志,战斗绘新图,福丘繁荣时,少年还家日。

……

余平一边往议事大殿里跑一边挥舞着《告天下书》,激动地嚷道:“你们知道吗,这张《告天下书》在军营里都传疯了,大家都受到鼓舞,叫着嚷着要去福丘建设新城。皇上,你这招真是太高明了,……新建一座城,不仅可以用来接收难民,还可以让年轻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太妙了!!”

连慧宇看着地图上被他圈出来的一块小地方,上面写着福丘二字,然后抬起头,故作严肃的警告余平:“安静点,这里是大殿。”

余平这才注意到,大殿里除了他、洛銘芗、习晋之、孙武宪、杨勋等熟人,还有唐兆坤等旧臣。刚刚那样没有形象的乱跑乱嚷,真是丢脸了,他赶紧安静下来,双手垂落,乖乖站到了杨勋的身后。

杨勋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没有任何话。

议事大殿里,唐兆坤站了出来,问道:“皇上,福丘是一个废弃了好多年的偏僻小村,周围更是荒芜一片,如今你要把它新建成一座城,谈何容易,即便有年轻人愿意去创城,但……钱从哪里来?粮草又从哪里来。”

连慧宇似乎早已预想过这个问题,没有犹豫的回答:“今年的清田事务办理的不错,百姓种植的第一批食物成熟了,而且听说是丰收……”

唐兆坤还没等连慧宇把话说完,竟然抢下连慧宇的话,反驳道:“皇上是要把收成都给福丘吗?别忘了,我们还欠着尔克衾一族粮草呢。”

“唐尚书!”杨勋第一个不悦,“你别忘了,你在跟谁说话!”

“唐尚书,据我所知,当初你是支持救济难民,如今又心疼粮草,你的立场到底是什么?”洛銘芗第二个不悦,“还是,你只是单纯的反对皇上的决定?”

“唐尚书,心静,你且皇上说。”孙武宪缓和道。

唐兆坤温文有礼,端端正正的行了一个礼,道:“臣并无冒犯皇上之意,也不是不支持救济难民,只是想知道皇上会如何解决粮草问题。”

连慧宇了解唐兆坤这个人,他并不喜欢他,但是这个人贵在正直、坦荡,所以才愿意留他下来担任刑部尚书一职。连慧宇并不在意唐兆坤的无礼,耐心解释:“粮草问题自然是从赋税中解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