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被太子厌弃的妾重生了 > 第16章 第16章

第16章 第16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殿前一众人的心放了下来,吴公公亲自领人去准备接风宴。

宴上,聊的都是林相去远南巡查之事,吴公公在一旁侍奉,脑瓜子转个不停,想道:“怎么都不提林小姐的事呢?难道就当做没有这件事发生?”

“可如今林小姐杀人的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汴京,悠悠众口可堵不住,此事必须得拿出一个结果来,否则,大晋的律法何在?民心恐怕也难以安抚。”

“难道说……林相决定放弃林小姐,选择保全自身?可林相唯有这么一个女儿,当真忍心吗?”

“可依着咱家对皇上心思的一些了解,必不会让民心失望,更不会让大晋的律法失去了公平、公正。”

“朕甚感上天对朕之厚爱,让朕能有林相你这样贤能的臣子,替朕匡扶社稷,建造一个清平盛世。”皇帝萧权举杯道:“林相,朕敬你一杯!”

林相满脸谦虚,“不敢,能为皇上效力,为大晋做实事,是微臣的荣幸。”

皇帝将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微笑道:“朕相信林相你不会为了一己之私,毁掉大晋朝的未来,让朕失望吧?”

吴公公的一颗心瞬间提拎了起来,来了,终于进入了正题,只见林相缓缓放下酒杯,神情中有一丝拉扯,拉扯再三后,终于道:“皇上,微臣仅有这么一个女儿。”

林相说着起身,向皇帝跪了下来,”微臣不求皇上能宽恕微臣的女儿,但求皇上能留她一条命,微臣感激不尽,愿为皇上您鞠躬尽瘁,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这时一场君王和臣子的较量,寂静之后,皇帝萧权还是松口了,“既然林相的女儿是得了癔症,且受身边的恶奴所唆使,那朕便网开一面,饶她一命。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废除林溶月静安郡主的封号,将朕对她的一切赏赐收回,即日前往汴京成城郊的尼姑庵修行,赎其自身罪孽,无旨意不得离开庵堂半步。”

青灯古佛一身,对于林溶月这样心高气傲的人来说,已是折磨。

但对林相来说,这已是皇上对他的莫大宽容。

“微臣叩谢皇恩。”林相感激不尽地拜道。

皇帝处置林溶月的旨意,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百姓们议论纷纷。

“哎,听说了吗?皇上处置了林相的女儿。”张财端了一碗酒凑堆去坐,伸手拿了双筷子,夹了桌面上最大块的红烧肉吃,在这桌人诧异的目光中,他大口嚼了吞下,接着说:“这可是我得到的最新消息,我在东厂有位认得的大人,就是他去督办的此事。”

这桌的主人本来有些气性上来,被他这样一说,立马起了兴趣,问:“怎么处置的?”

谁不会对这件事感兴趣啊,这可是汴京城所有人关注的大事,宰相的女儿犯了事,到底会不会被惩治呢?宰相大人会保自己的女儿吗?

再说,林溶月的名声在汴京本就很响亮,谁不知道她第一才女的名头?

张财吨吨喝了一大口酒,才道:“林相千金被废除了静安郡主的封号,一切赏赐皆被查操,还被东厂的人从宰相府押走,送去了庵堂悔过,一辈子青灯古佛,无旨不得踏出半步。”

众人一阵哗然,竟然真的处置了?!

“这样的狠啊?到底是宰相的千金,听说她的生母还是平南王的嫡女,身份极其尊贵,没想到犯了事,也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一辈子青灯古佛,啧啧,若我没记错,这位林小姐今年才十九,这样的花好年华,怎能接受一辈子粗茶淡饭,素衣过活啊?”

“所以说咱们皇上贤明果决,竟然敢想到这样惩治林家小姐的办法,让她生不如死,一辈子赎罪,否则怎能震慑恶人?”

“是啊,皇上可真是圣明,不因为对方是宰相的女儿,就网开一面,我们大晋朝能这样的皇上,是我们的福气啊!”

“也不知宰相大人是如何教导女儿的,竟然做了杀人这样的恶事。”

“可不敢议论宰相大人,皇上惩治了宰相的女儿,可并未怪罪宰相大人,你也不怕得罪宰相大人。”

此话一出,纷纷闭上了嘴,只道些什么王汝秀父母卖了汴京的宅子,准备回老家去,那些被牵连的王汝秀同窗都放了出来,而那个目击证人李渔因为见义勇为,得到了来自皇上的嘉奖,以此鼓励天下人面对不平的事,勇敢站出来。

“哎,今日好像是《汴京朝闻》发售的日子,我还来得及去买,可有人买了最新版的?”张财说。

“我买了。”

“我买了。”

……

张财接过一份翻开来看,发现小薄大人正好写了“第一才女杀人事件”的结局。

朱渔准备去县衙指认贾小姐,果然受到贾小姐派来的人阻挠,在他陷入绝境之际,从天而降几个正义少年,帮助朱渔打到了坏人,并且将坏人扭送至县衙。在朱渔的指认下,还有被抓的贾府恶仆,贾小姐抵赖不得。

应县的县令大人并未因为贾老爷势大徇私枉法,而是治了贾小姐的罪,让花好年华的贾小姐一辈子呆在尼姑庵,不得离开半步。

县令大人因清正廉明,深明大义,因而被福禄寿三位神仙添福又添寿,成了百姓们爱戴的父母官。

而甄缘因冤屈得到了伸张,戾气全无,又有了机会可以投胎为人,但阎王爷念他生前心存善良且孝顺父母,留他在地府做工换取去父母跟前侍奉的机会,一直侍奉到父母寿终正寝,这才去投胎转世为人。

“好啊,如此也算是给了王汝秀一个好结局,让其父母能有个慰藉。”有人感叹道。

而离开汴京二十里的一处茶摊,一个青年骑马追赶上前来,给王汝秀的父母送来了丰厚的银钱,“王老爷、夫人,这是我家主人的一点心意,还请你们收下。”

“这——”王汝秀的父母目露迟疑。

这位青年正是阿牛,他受宋枝委托,给王家父母送来了的银钱。

“我家主人与王公子是好友,还请两位务必收下。”阿牛放下钱,转身骑马离开,这些银钱是这几期《汴京朝闻》赚得的钱,宋枝特意托他送给王家父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