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晓收摊回来,见时候还早,便决定先把田螺收拾了,养了两日的田螺,腥气淡了不少。
田螺放入锅中煮上半刻钟,捞起晾凉后,寻根竹签子,将田螺肉挑出来,去掉累肠,只剩螺肉。
挑好螺肉,将生姜、大葱捣出汁,倒入碗中,加上少许盐,把螺肉腌制上。卢晓晓又去河边摘了些紫苏叶子,只等晚上做爆炒田螺。
爆炒田螺连壳炒更具风味,轻轻一吸,鲜嫩多汁的田螺肉便与壳分离,再加上壳内的汤汁,分外的美味。可农家事忙,谁又有闲情一颗颗的吸田螺呢?
见时间差不多,卢晓晓便先开始做酸菜鱼,酸菜切得细细的,鱼骨汤熬得白白的,鱼肉片得薄薄的,鱼汤里一烫,微微打卷,酸菜鱼就做好了,只等张大娘来取。
锅中盛油,略微烧热,放入姜片、蒜片、茱萸、紫苏爆香,倒入田螺肉,大火翻炒,随即加入芹菜粒,快速翻炒,起锅时再加上一小勺明油。
堂屋里,张大娘来了有一会了,正在跟卢二娘子说女婿找了多好的一个差事,只要跟管事的跑上半个月,就能有五两银子,回来还能当上小管事,又得意她挑女婿的眼光好,她女儿好福气。
说话间,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张大娘闲话都不想说了,直催卢二娘子去灶房看看做了啥。
卢晓晓听说张大娘来了,端着一大锅的酸菜鱼出来了。
“晓晓,你刚做的是什么菜呀,香味这样大?”张大娘忍不住问道。
“婶子,是爆炒田螺,昨日下河摸了些田螺,炒了两碗田螺肉。”
“田螺这么腥气的东西都能做得这样香吗?可有多的?给张婶匀一些,不白吃,给你二十文钱。”
“婶子,您等一会儿,我这就去盛碗出来。”有钱自然是要挣的。
张家大郎知道张大娘找卢家定了酸菜鱼,高兴坏了,直说姐姐姐夫有福气,杜春花不明所以。
等张大娘端了锅酸菜鱼回家,又端了碗炒田螺回家,那浓烈的鲜香直扑入鼻,又听说这些菜都是卢晓晓做的,春花夫妇俩惊诧极了。
尝了几口酸菜鱼,春花男人觉得卢晓晓的手艺好极了,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合该在酒楼里当大厨,又细问起卢晓晓还会哪些菜,打算外出回来后,将她引荐给东家。
卢家这边,其乐融融地吃着炒田螺,庆祝卢三郎入读了明微学堂。
“三郎,新学堂如何?可能适应?”卢大贵问道。
“今日听了夫子两堂课,深入浅出,很受启发,感觉非常不错,夫子课上还夸了我基础好。”卢三郎高兴道。
“同窗可好相处?”卢二娘子又问道。
“同窗听说卢记肉夹馍的小娘子是我姐姐,待我可好了,子柏哥也很是照顾我,带我认识了好些朋友。”
“你有今日的成绩也离不开杜夫子的教导,等休旬假的时候,我做两道菜,你给他送去,好好地谢谢他。”卢晓晓说道,感恩是卢三郎必须学会的。
“谢谢姐,我今日从镇上回来,去村学堂给杜夫子说了,正在想该如何感谢他往日的教导呢!姐这做菜的材料钱,我自己出,前日领的抄书活,我抄了小半了。等我抄完就有钱了。”
“三郎,你要是钱不够,二哥借你,抄书的事也别太急了。”抄书多累呀,卢二郎想到。
“谢谢二哥,我晓得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是读书必须的。
次日一大早,卢三郎早早地到了里正家,等着杜子柏一块到镇上。到了镇上,又去了卢记摊子,一人要了肉夹馍,一人买了鸡蛋灌饼。
卢春芬干活越来越熟练了,卢晓晓决定将生意扩大,是开间铺子还是在码头加个摊子,卢晓晓还未想好。
无事的卢晓晓坐在摊子后,观察街道两边的摊子铺子。
“小娘子,你这买多了可给送上门?”一食客问道。
“可以的,您若是买够一百文钱,镇上的地方免费给您送到,要是不足一百文,还劳您多付两文的帮闲钱。”此时的外卖生意已经萌芽,街上有好些闲汉帮忙送货,只多聚集在酒楼名铺前,像卢记这样的小摊子是没有的。
“给我做十个肉夹馍,芹菜、生菜各要一半,再来十块熏鱼、两个味道的金玉糕各一份。一会送到清水巷东头第三间的何家吧,家里来客人了,不便久等。”
“好咧,一会就给您送去。”卢晓晓收了定钱,也忙活起来。
等把东西弄好,就让卢二郎送了过去,这期间来了好些人买金玉糕。
不一会儿,卢二郎回来了,道,“晓晓,金玉糕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