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大爷,中午还有炙鸭卷,酸菜鱼,拌凉皮,炙鸭肉外酥里嫩,配上特制的酱汁,拿薄如纸质的荷叶饼这么一裹,口味丰富,美味极了。这另外两样的滋味我就不说了,想知道,您们就亲自来尝吧!”卢晓晓笑道。
“酸菜鱼听名字能猜得出来是何物,这凉皮可就猜不出了。炙鸭可是汴京炙鸭?”其中一大爷问道。
“略有不同,不怕您说我自夸,我卖的炙鸭,外皮更酥脆,鸭肉更鲜嫩,味道更好呢!”
“哈哈哈,这小娘子,看来午食我们也要在这吃了。”另一大爷笑道。
“走吧,咱哥几个出去溜达溜达,把肚子溜达空了再回来好好尝尝这小娘子说的新鲜吃食。”
等到了宋家学堂中午放学的时候,宋家小哥把江大爷夸鲜肉馄饨的话说了一遍,又把卢晓晓介绍午食的话学了一遍,馋得宋家少爷宋连玉直流口水。
当即拉着几个同窗直奔卢记食坊,这其中就有那院试的案首段默苏。
一般中了秀才后都会到府城的书院,只是书院要等到乡试发榜后才招新生。正好宋家学堂的两位夫子都是举人,能学到不少的东西,段默苏就依旧在学堂里读书。
到了卢记食坊,竟遇到了另一波读书人。
卢三郎在明微学堂读书,自家铺子开门,自是要把同窗招呼来光顾的,更别说明微学堂里还有张彦文这几个卢记肉夹馍的常客。
两方人马在小小的卢家食坊相遇,旁人瞪大了眼睛看着,要是能见到镇上的两大学堂互辩,那也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了。
只见宋家学堂中一个星目剑眉的学生朝明微学堂的桌子走了过去。
“默苏兄。”宋连玉低呼了一声,那人也没停下脚步。
过来了,过来了,这是段默苏吧,他是过来骂方卓言的吧,怎么办,怎么办,这是家事,我们要不要帮忙?这是明微学堂学生的心思。
哇,打起来,打起来,比读书人吵起来更好看的,当然是读书人打起来。这是旁人的心思。
啊啊啊,可千万别在我店里打起来呀,这小哥哥长得挺帅,怎么这么莽。这是卢晓晓的心思。
几步之间,边上的人已经转过了不同的心思。
“表哥,你也来吃饭了。”段默苏开口道。
“嗯。”方卓言言简意赅的回答。他真的不想理段默苏,凭什么他能考上案首呀,他看的经史子集是自己偷偷借的,读书方法是自己偷偷教的,就连读书遇到的问题都是自己请教夫子后转告他的,他去学堂后,他们也没少交流,到底为什么呀!
段默苏见表哥不愿多说,莫名地觉得有些委屈,落寞的回到同窗中。
原来是虚惊一场,很快大家又沉浸在卢家食坊的美味之中。
“小娘子,这炙鸭卷有没有整只卖的?”宋连玉每样都点了一份尝味道,他最喜欢炙鸭卷。
“有的,有的,一只需一百五十文钱,可要来上一只?”卢晓晓高兴道,不亏是大主顾,一来就要大的。有了赵杏花帮手,午食也能点菜了。
“来一只。”宋连玉大手一挥。
“您稍等,这片鸭手艺可是店里的一绝,一只鸭能片成一百零八块肉,块块都是连皮带肉,可要观看一番?”卢晓晓又问道。
“那要看一看。”宋连玉兴致勃勃道。
不一会儿,卢晓晓连桌端出一只色泽红润,油亮诱人的烤鸭,只见她手起刀落,一片片薄厚均匀的鸭肉连皮带肉的切了下来,再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码在盘子里,最后竟拼成了一朵花。
“好!”宋连玉赞道。
“客官,这炙鸭卷自己动手更有趣味呢,可要自己卷?”卢晓晓又道。
“那我们就自己来吧?”宋连玉看向几位同窗。
几位同窗纷纷动起手来。
“这鸭架可做椒盐鸭架或是做鸭汤,我建议您做椒盐鸭架,滋味不比干锅兔肉差呢!”卢晓晓直接建议道。
“那就听小娘子的。”宋连玉从善如流,他想看看这小小的卢家食坊还能给他什么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