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官司打完了,仍然可以正常回去上班,奇尔顿给他批的精神状态是“无异常”。
啊,他这精神可太异常了,李斯总感觉自己在法庭上看见尼格莱的时候就希望能一..枪打爆……咳咳,有点魔怔。
哪怕呈交的是他保存了多年的证据,临近追根溯源的时候却也因为年代的间隔而变得缺乏公信力。
他想到了《福尔摩斯》,随即有些羡慕起这个世界多智近妖的夏洛克,他在苏格兰道场大闹一番,带着华生轻轻松松抓住了罪犯。
大多是证据确凿,当然也有像他现在这样取证模糊的。
“当法律无法给当事人带来正义时,私人报复从这一刻起就变得正当甚至高尚。”
李斯忘了这是谁说的,《纽约日报》刊登了伦敦新闻,顺带狠狠黑了一把带英帝国的垃圾法律保护不了人民,警察无用到需要衍生出私人侦探这种职业。
只不过,比起当个泄愤型杀手,李斯还是宁愿继续沮丧着找新的证据定罪。
他的沮丧影响到了许多人,比如一路陪同精神病人打官司的奇尔顿院长,比如跟进官司进程的劳兹记者,比如在避风港摸鱼值班的马修。
劳兹女士让他先回巴尔的摩,犯人跑不了。马修明面上的态度和劳兹差不多,暗地里却去找了乐衷于夜间行动的贝特曼……
“作案动机不一定是法院判决书上写得那样,也从来也没有按照病例本上的案例长出来的病情。”奇尔顿暂借了纽约州立精神病院的卷宗翻看,指了一处地方从桌子上推给李斯让他好好注意。
这话听起来稍微有点刻薄,但奇尔顿的态度倒还算是亲切,他没有丢下沮丧的李斯,反而是循着李斯的意愿去寻找蛛丝马迹。
这种堪称“贴心”的举动让李斯先前怀有的偏见淡化了许多。
李斯对奇尔顿的印象一直都是那个……巴尔的摩作死王、霉气冲天、自负、说话难听、到处坑人、精神操纵病人之类的负面词汇。
真正相处起来却发现一般正常人倒也坏不到他想象的那个程度,奇尔顿确实是有点小毛病,但也不至于让李斯退避三舍。
“尼格莱·安德鲁从事儿童医院助理工作四年,期间患者对其评价良好,无不良行为……”
李斯把这段文字读了一遍,他脑子里正想着福尔摩斯,陡然一变换思考的方向,就有点混乱。
大部分罪犯被揪出来之前,得益于其平日里的伪装,身边人对他们的评价大概是友好、富有同理心、善解人意之类的。
因为只有这样,罪犯才能完美地隐藏在大众之中,不被轻易怀疑,甚至在无形之中受到庇护。
什么?你怀疑我隔壁那位经常帮我浇花除草,脸上挂着温和笑容的邻居是连环杀人犯?
开玩笑吧!
他的犯罪倾向还不如街角那个经常驱赶我家狗狗的凶恶老头子严重。
一般人会这么想,于是被真相打脸的时候格外痛苦。
他(她)平时看起来性格很好,不像是会做出这种事的人啊。
李斯有些唏嘘,这表情不对。奇尔顿觉得他如果找对了方向,就不应该露出这幅神情。
于是李斯就被奇尔顿莫名其妙瞪了一眼,显然是觉得他的思维有些拖后腿了。
“这和动机存疑关系不大!”奇尔顿绕过来说了这么一句,见李斯仍然是一头雾水,只好先讲起了他自己的思路。
“注意这里,尼格莱是在儿童医院任职。这份工作不需要太多的知识,也就对应到他的教育程度偏低。”
“儿童,为什么偏偏是这个特定群体吸引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