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俩不是担心孩子吗,那咱们就赶紧找起来了,在这坐着耽误时间啊。
而一路走来的宣大牛和宣于氏,不过是刚刚歇息会儿。
——虽然是下地的汉子,劳作的妇女,可是赶大集他们家也去了,哪知道回来的时候,关着二丫的门锁被砸了,人早就没影了。再赶到落花村来,俩人可也是累得不轻。
他们当然想坐在这里,等着黎成周把人带来,他们认定了是黎成周把人藏起来了。
哪怕黎成周说自己去了大集,但就黎成周这个家底,能有钱在大集逛一天?
可是他们在这等着,黎成周是不是就会出门去了随便找个地方呆着,等差不多了就回来说没找到人,将他们打发走?
宣大牛和宣于氏对视一眼,只能起身,眼底都带着不罢休。
既然黎成周说没见到人,那他们就找,满村子的找。
“就咱们几个人,不行。你叫点人来帮忙。”宣大牛道,一副颐指气使的态度,目光还扫过方孝全。
显然,之前方孝全不走,这会儿是想走也走不了。
黎成周也是担心孩子,这会儿也顾不上宣大牛的态度,只托方孝全帮忙找些青壮来,再问问附近的人谁见到了俩孩子。
今天大部分人都去了大集,留守的几乎都是老弱妇孺——毕竟不但卖豆腐是大事儿,农家人也都要趁着大集去买点家里的需求物品,否则去镇上不但远了些还贵了些。
老弱妇孺留守,就少有下地的,就三五成群的上谁家或者树荫下呆着,挑拣掉坏掉的豆子,方便做豆腐。
又或者缝补衣裳,偶尔几个手巧的,也是要捻线、绣花,不是留着织布缴税,就是下次大集的时候换钱。
农家人就算是“农闲”的时候,也是没有闲下来的。
只是,哪怕是挨家挨户问下来,也没有人看到俩陌生孩子的身影——他们没见过宣家兄妹的样子,可是两个十一二岁的一男一女,长的十分相像,又是陌生脸孔,这些条件已经足以让村人分辨了。
但,这么大个村子,那么多人,却谁也没见到。
总不能是这整个村子的人,都帮着那俩兄妹隐瞒吧?
有些人还在家里准备做豆腐,今日卖掉的豆腐不管多少,不管用掉多少时间,总归是让他们有了信心,这会儿就算不加大生产量,也是要继续好好做的。
——哪怕是卖豆腐的,这会儿都在家里刷洗背篓,编制背篓,希望明儿能多换一点豆腐、走远一些、多买一些。
这就让被打搅的人,对上宣大牛和宣于氏不信任的眼神的时候,很不痛快。
耽误他们赚钱还不信他们,那就别来问了呗。
一番打听下来,甚至吵的村长出来主持大局。
“这一番找下来,都说没看见,只怕是真的没来。而且这时间,或许孩子已经回去了?”
“我跟村里人交代一下,让大家留意着,要是遇上了,去叫你们一声。你们也回家去看看。”
虽是劝说,但村长的身份总归是不同的——黎成周刚教了村人做豆腐,这会儿村长不说无条件维护,但至少也会更信任他几分。
而且,村长这么大年纪了,人见的还不够多吗?
在大地方、在朝堂,这点阅历确实是不够用,但在这小地方,看谁是真担忧谁是假担心,他还能看不出来吗?
宣大牛和宣于氏是不痛快也不愿就这么回去的,毕竟他们是知道这俩小兔崽子,不是其他人说的那样出去玩野了。
但又要他们俩怎么说呢?二丫才十二岁不到,现在相看人家都有些早,更别提嫁出去了。
——就算说早点相看,早早寻摸,人家觉得早了,也不能说什么,只说当爹娘的用心。
可问题是,他们是要把二丫嫁过去的。
这会儿纵然是扯谎说只是相看,孩子误会云云,之后他能不让二丫嫁过去,拖延到二丫十五六吗?
可人家要的就是现在,二丫不可以,他们还不能找人家吗?捧着五两银子,还怕找不到人家?
凭什么要等着二丫?
宣大牛和宣于氏一想到这五两银子就这么飞了,还不知道怎么应付黄家,顿时气的想要杀人。
而此时此刻的俩孩子,看着举着火把的人来来去去,只能捂住的缩在一起,在夏日的夜里,还需要靠对方的体温来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