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苦情剧炮灰兄长科举升官 > 第6章 莺姐儿

第6章 莺姐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上次去的时候,徐辞言就把路记在了心里。这几日吃得好了,力气也足,到县城的时候,倒是比上次要早些。

进城的时候,徐辞言看了眼城外的集市。今日还没散集,人很多,还有些农夫背了竹编的背篓来卖,徐辞言看得意动,等到闲了,他也弄点木工活来卖?

别的不说,雕个木头奥特曼木头铠甲勇士来,那奇异的造型,绝对能勾住城里孩子的眼光。

徐辞言想着想着,还给自己想笑了。

本朝商人不能科举,地位不高,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开始就没想过搞两个美食方子来卖的原因。

一方面,祁县交通不发达,物产也不甚丰富,想要做什么火锅奶茶卤味的,原料都找不齐全,就算找到了,就他家那一穷二白的样,也买不起。

哪怕真做出什么名堂来了,都不需要什么大势力动手,光县里的酒楼铺子就能摁死他,这年头敢开店做生意的,背后没两个靠山,谁信啊?

估摸着杀他一个白身,和杀鸡一样简单。

另一方面,他是打定主意要走科举这条路的。

抄书这些事还好,家境不好的读书人都这么干。要是真卖上东西了,日后被人恶意编排,哪怕不被打成商籍,也够吃一壶的。

还是写写话本子来得靠谱,徐辞言想,本朝可不仅读书人写书挣钱。原著里面,还有翰林院的大佬亲自下场出科举教辅书呢。

要是考上了,说不准我也能写一本《十年科举八年模拟》,徐辞言饶有兴致地想。

按这时代的考法,科举保不住真要考个十年八年的,希望他运气好些,早日上岸。

……

进了城,徐辞言熟门熟路地拐到了梁记书铺所在的那条街。

路过黄府的时候他还看了一眼,有小厮陆陆续续地往外搬着东西,想来中秋节过后,就要搬走了。

徐家和黄老爷本就只有一段浅薄因缘,徐父死后,两家就彻底断了联系。

黄老爷走前还照顾了他家一下,徐辞言已经很感激了。

他心底默默祝愿黄老爷政事顺利,就进了店把抄本掏出来,递给梁掌柜。

“你抄了这么多?!”

梁掌柜一脸惊诧地接过,不过十来日,四书一套就都抄出来了,甚至《论语》还有两本。

他仔细翻了翻,不仅没有什么差漏,字迹也十分地工整,越到后面,字还越发地好看起来,笔墨横姿,如沙划痕。

啧啧啧!

梁掌柜心底称奇,他先前也雇过几个抄书人,只是抄得不如徐辞言快,久不久的,还会有几个错字漏字的。

大多数读书人心气颇高,目下无人,抄错了还不让说,让梁掌柜十分不爽。

更何况,徐辞言这些,一看就是连天连夜抄出来的,让梁掌柜有种奇异的,颇受重视的爽感。

他对面前勤勉的读书人颇有好感,笑容也带上了几分长辈的真挚,取了小秤称了二两半银子给徐辞言。

连上上次的半两定金,抄了大半个月,徐辞言成功入账三两银子。

“梁掌柜,”银子放在柜台上,徐辞言却没有伸手去取,“多了,我们说好的千字二十文,到不了三两这么多。”

一套四书共计五万三千七百零六个字,徐辞言又多抄了一本《论语》,加起来就是六万七。

十几二十天天,六万多个字,听起来很多。但据徐辞言所知,古代有些抄书人,抄书时笔随眼动,字落不惊尘,抄得可比他快多了。

再加上四书都是徐辞言死背过得,抄起来就比要翻书对照的要快得多。

千字二十文,算下来也不过一千三百钱,一两银子多一点,怎么也到不了三两。

“哎,你这人也真是的,”梁掌柜抚着胡子笑了笑,“这三两银子对你来说值钱,对我来说可就没那么重要了。”

“收着吧,”他把银子往徐辞言处推推,“长者赐,不可辞,你是读书人,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更何况,”梁掌柜神秘一笑,又到后头去取了几本书来递给徐辞言,“我也要请你帮个忙。过了节后,你若是得空,就帮我把这五经也抄抄。”

嗯?

徐辞言心底有些疑惑,梁掌柜这副模样,像是笃定了日后这书能大卖似的。

祁县就这么大,读书人就这么多,也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有钱买书的。

一套四书五经买下来,就要十多银子,放在寻常人家,省着点能吃上大半年了。

再加上科举路上,请保、束脩……样样都要花钱,因此,除了富贵人家,大多数读书人还是会选择从同窗学堂处借书,自己抄上一套。

事关读书,徐辞言有心试探,主动开口问了两句,“掌柜,这书抄多了,怕是不好卖?”

梁掌柜看他两眼,脸上笑开,“我之前听小兄弟说是徐家村来的,那地方前几年出了位举人老爷,是?”

徐辞言对答如流,“正是家父。”

梁掌柜一脸我就说了地点点头,“我姓梁名正康,晚生你父几年,小侄若是愿意,便叫我一声梁叔就好。”

见梁掌柜主动换了称呼,徐辞言从善如流地喊了声梁叔,两人叔侄相称,一时间气氛倒是更加融洽了。

有些消息梁掌柜不好直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点了点桌上的书册,关心小辈一样开口,“徐侄可曾下场了?”

徐辞言心下顿悟,和善地扬唇一笑,“小侄年前因体弱,没能下场。不过节后就要去社学里读书,想来明年倒是可以试一试了。”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梁掌柜送他出去,语重心长,“我观小侄的学问不错,想来明年这县试,必然是没有问题了。”

……

出了铺子,徐辞言用布把书包好,系着挎在腋下,慢慢地往外走。

他心中明悟,想来这即将到任的县令老爷,是有心要整顿教育了。

旧的父母官要迁走,新来的父母官是朝廷特意指下来的。

他想抓教育,教化百姓,自然会有当地富商大族的投其所好,买些四书五经之类的装出一股好学风气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