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爱重宝亲王,宝亲王没有出宫建府,而是住在紫禁城内的毓庆宫。大婚后,则搬到了由乾西二所改建的重华宫。
宫中禁止里同内外,莫说府中侍妾,就是福晋和侧福晋都难与家人联系,就更不要说外臣了。那位官员送苏如歌入毓庆宫,只是用苏如歌做敲门砖。两人之间是一锤子买卖,后续并不需要苏如歌做什么,以至于苏如歌连对方身份都一无所知。
重华宫侍妾虽多,但侍妾与侍妾之间却也不同。苏如歌是府中出身最低的格格不假,却一向得宝亲王宠爱,在府中恩宠仅次于嫡福晋富察氏和侧福晋高氏,便是刚入府的侧福晋那拉氏亦有所不及。
当今惧热,逢夏就要去圆明园避暑。做为皇帝最宠爱的儿子和心照不宣的储君——重华宫主人宝亲王弘历整个夏季基本留在圆明园伴驾。
五月圣驾前往圆明园时,苏如歌身子重,不便挪动,就留在了重华宫。嫡福晋富察氏是位贤惠的女主子,又素来看重苏如歌,就留在府中坐镇。由侧福晋高氏和那拉氏带了海格格和陈格格随宝亲王去圆明园。
宝亲王弘历是个多情的男人,他爱的女人很多,但与其他多情的男人相比,倒是有个难得的优点——喜新但不厌旧。宝亲王与嫡福晋少年夫妻,感情甚笃,却也不影响他宠爱别的女子。
嫡福晋富察氏是古代贤妇的标准模板,上孝敬公婆、敬爱丈夫,下以宽和待丈夫的妾室。或许有人为之不平,但在这个时代,富察氏能够得到皇帝公公看重,丈夫敬爱,有子有女便已是人生赢家了。
三妻四妾合法的时代,男人,尤其是皇家的男人,不宠妾灭妻就已算是好男人了。重华宫没有高氏,也会有佟佳氏;没有苏氏、陈氏,也会有柏氏、刘氏……于嫡福晋而言,宝亲王恋旧,宠爱旧人,总比喜新厌旧来得好。
许是认知的缘故,又或是以上考量,富察氏进府后,并没有对重华宫的格格们表露过不喜。不仅没有任何嫉妒之意,在其领导下,重华宫姬妾相处还颇为和睦——毕竟,妻妾和睦也是嫡福晋贤惠与否的考核标准。
富察氏十六岁与宝亲王大婚,入府后短短四年间,先后生育了二女一子。几乎没有间歇的生育,长女幼殇的打击,照顾孩子的压力,让富察氏一度精力不济。
富察氏以贤惠闻名,自不会抓着手中权利不放。在其不断怀孕、生育期间,府中许多不便交给下人的事务便分摊给了最得宠的高格格、大阿哥的生母富察格格和苏如歌。
不管多贤惠的大妇也会有些偏好和私心,富察氏亦是如此。
许是生来不对付,又或是苏如歌性格更恭顺,富察氏一向看重苏如歌胜过高氏。当然,这其中也有相较于包衣出身的高氏和富察格格,民女出身的苏如歌不存在任何威胁性的考量。
只是富察氏再看重苏如歌,也耐不住苏如歌没有一个好身世。待高氏升职为侧福晋,那拉氏侧福晋入府,只是侍妾的苏如歌许多事情坐起来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幸嫡福晋的一双儿女渐长,不需时时看护,有更多精力掌管中馈。在高氏升职不久,苏如歌便借着怀孕将手上的“业务”交还给了嫡福晋。
正所谓两个女人一台戏,何况重华宫那么多女人。
不管面上妻妾多和睦,私下的争斗依旧难免。富察福晋念着自己几次怀孕时,苏如歌的尽心尽力,自要护她一回。且相较于富察格格生的皇长子,苏格格所出即便是阿哥,于二阿哥也没有危险。
谁人不羡慕已故怡亲王与皇帝的深情厚谊,若是可以富察氏也希望将来自己的儿子可以有一个怡亲王这样的兄弟辅佐。苏如歌这个汉女所生,在竞争皇位上居于劣势,比二阿哥小了五岁的阿哥就是一个极好的培养对象。
许是以上考量,富察氏对苏如歌这一胎十分看重。两位侧福晋都在圆明园,嫡福晋亲自坐镇,下面的侍妾哪个敢作妖?故,苏如歌这一胎生得十分顺遂。
圆明园就在都城之内,与紫禁城相距不远。小阿哥出生后,宝亲王借着回宫办差,亲自参加了富察氏操办的洗三礼。待在窗外探望了苏如歌和刚出生的三阿哥,宝亲王便接上嫡福晋和嫡出的一子一女马不停蹄地去了圆明园,承欢皇帝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