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啊。”姜子岚喃喃道,莫忱也走了过来,作势要划开另一袋 就在他动手之际,帐门忽的被人打开。
“两位大人,昨夜熬米粥的粮食发霉了。”炊夫一脸愁容。
发霉?
“怎会发霉?这些粮食不都好好的吗?”莫忱再一次查看这两袋粮食,粮食粒粒饱满,完好无损,连个霉点的影子都看不见。
炊夫也查看了那两袋粮食,道:“这片粮食是百姓们送过来的,将军说先别动,待战事结束便还回去。”
“吃了这么久就今日有事?煮饭时没发现吗?”姜子岚问道。
“咱们的粮食已经吃完了,昨夜吃的是江南新送来的粮食,谁知道霉都在下半段,煮饭时没注意。”
江南的粮食充盈,种植面积广阔,被称为“粮食之乡”,遂战争时将士们吃的粮食都是由江南地区送过来的,京城有时也会提供,但远远没有江南的多。
莫忱听后心里咯噔一下,立刻夺过姜子岚手里的小刀:“江南送来的粮食在哪?”
“在旁边帐子里。”
莫忱微微颔首,他来到旁边帐子里,“唰”的一声举起手中小刀,从麻袋中间狠狠划了下去,粮食哗啦啦如水般洒落在地。
果然,莫忱扒拉了两下,全是发霉的粮食,他顺手又去划开另一袋,结果一样,甚至麻袋里面都有点点星星的霉斑附在上面。
这绝对是有意的,运来发霉的粮食还不行,偏要用发霉的麻袋来装,绝对没安好心。
“岂有此理,我们在这里抵御外敌,连粮食都断了,发霉的粮食吃了闹肚子,这是要我们活生生饿死在这。”姜子岚面露愤怒,这是他自来北疆说的最长以及最愤怒的话。
“多说无益,如今最重要的是粮食不足。”莫忱扔下手里的霉粮,对炊夫道:“百姓送来的粮食最多能撑几天?”
炊夫估摸了一下:“最多十几天。”
还是不够,宁州的粮食也不多了,莫忱想了想,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来人。”
“副将。”身后的小兵回了一声。
“快马加鞭去京城,如实给陛下报告这里的情况,尽快的送来粮食。”他侧头看向姜子岚:“你去将军帐中去取令牌,就在案几上。”
姜子岚愣了一下,道:“是。”说着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回了将军令牌递给小兵。
回京城禀报最少也要四天,粮车笨重,走不快,也只能走官道,运回粮食至少也要半个月。莫忱紧锁着眉头,叮嘱道:“尽快出发。”
“是。”
次日午时,莫忱端着药走进陆淮的帐内,他瞥了一眼还没醒的陆淮,把药碗放在案几上,扶起陆淮给他换药。
伤口还是一样惨不忍睹,完事后,他静静地看着案几上的药碗,眼下有两个选择:
第一,扇醒他,第二,给他喂药。
第一个已经被排除了,太残忍了。但莫忱作为一个手脚不麻利、五大三粗的人,不给陆淮呛死就算好的了。
最终莫忱选择了求助外援去找江则,还没等他有所动作,床上之人便咳嗽起来,他赶忙将陆淮扶起,端起一旁的水给他灌下去。
“咳咳咳,何时了?”陆淮咳嗽着睁开眸子,帐内没有窗子,光线昏暗,他只能判断这是白日。
莫忱报了时辰,将他靠在帐子边上,顺便把药端给了他。陆淮听后皱了皱眉头,毫不犹豫地一口喝完,道:“这么长时间,怎么不叫我?”
莫忱翻了个白眼:“将军,你都成这样了,别勉强了,卓大人知道了又得担心。”
陆淮没有说话,他的身子倒是无碍,主要是胳膊伤势严重,就算卓祁来了也能够隐藏。
“对了。”莫忱突然出声,将粮食的问题如实说与陆淮。陆淮冷笑一声:“江南,燕王。”
“我已经叫人回京城了,至少要半个多月才能到,但我们的粮食已经不够了。”莫忱道。
“没事,我有办法。”
几日后,京城,宫内早朝。
北疆的小兵是昨晚到的,李晟在早朝上提了一嘴,没想到掀起了滔天巨浪。
“陛下,臣认为不该给予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