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祁的眉头并未舒缓,又加快了些脚步,道:“没错。”
“只是不知皇后愿不愿意给了。”
对于皇宫里的路线,高恭可谓是烂熟于心,整日带着御林军在宫内巡查,就算闭着眼睛,高恭也能摸到地方。
不一会儿,卓祁便在高恭的带领下火急火燎地先一步赶到凤仪宫。
凤仪宫的殿门紧闭着,就连待在沈皇后身边伺候的宫女也守在外面,见卓祁两人靠近,宫女向前几步,将他们拦住,道:“两位大人请停步,娘娘身子不适,不见人,请两位回去吧。”
对面是个姑娘家,又是沈皇后的贴身宫女,高恭也不好意思对人家动手,更是把将人打晕的念头抛之脑后,转头无助地看向卓祁。
卓祁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然后说道:“我们有要紧之事,务必要见一面娘娘,还望进去通传一声,就说右丞相卓祁前来看望娘娘。”
宫女听到“右丞相卓祁”几个字的时候,心中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推门进去汇报。片刻后,殿门打开了一条缝隙,宫女侧身而入,道:“两位大人请回吧,娘娘说是任何人来,皆不见。”
闻言,高恭再一次看向卓祁,道:“大人,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不可。”卓祁抬手阻拦住他,道:“遗诏还在皇后手中,我们就算闯了进去,找不到遗诏也是无济于事。”
话落,卓祁沉思了片刻,退后了几步,高声冲着殿内大喊:“臣右丞相卓祁,特来拜见娘娘,若娘娘不见,那臣便跪在殿外,跪到娘娘肯见臣时。”
说着,他一掀衣摆,双膝缓缓跪了下去。
如卓祁所想,没过一会儿,殿门再次打开,沈皇后的声音缓缓传来:“卓大人快快起身,若有何事,不妨进殿再说?”
刚刚才跪下的卓祁又迅速站了起来,他向高恭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在殿外等候,同时留意着大皇子与林峥。
凤仪宫内,沈皇后拿起案几上的茶盏,递给卓祁,又给自己拿了一盏。她轻抿一口,问道:“卓大人此次前来凤仪宫,是有何要事?”
卓祁的手轻轻抚了抚茶盏,并未将其送至嘴边,而是直奔主题道:“朝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想必娘娘已经知晓了,臣冒昧叨扰娘娘,便是来取回遗诏,望娘娘明了事态紧急,不可有半分耽误。”
“遗诏?”沈皇后纤细的手指掀起盏盖,轻轻在茶水上刮了刮,道:“本宫不知你在说什么,就算陛下拟好了遗诏,那为何要送到我这来?又为何不直接告知大人?”
朝堂上众人还在等他拿证据回去,卓祁没时间再慢慢解释,只能实话实说:“娘娘是后宫之主,陛下信任娘娘,便将大景最后的希望交予娘娘之手,还望娘娘行个方便,将遗诏转交于臣。”
“陛下信任本宫?”
闻言,沈皇后似是没想到一般,微微一愣,随即很快恢复了常态:“既然你知晓了,本宫也不再隐瞒了。你说遗诏关乎着整个大景,那总有个理由吧?倘若大景在燕王的治理下更上一层楼了呢?”
卓祁刚舒缓下去的眉头又微微蹙了起来,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只说了两个字:“百姓。”
“百姓?”沈皇后重复了一遍。
卓祁将茶盏轻轻放下,目光望向那扇闭着的窗子,仿佛透过窗子看到了身处江南叛乱之中的众多百姓,悠悠道:“没错,是百姓。江南水乡本是一处风景优美之地,不该被战争所践踏,而其中百姓何其无辜,平白无故地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者,他们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百姓之苦,怎能忽视?”
百姓之苦,怎能忽视?
沈皇后默默地在心里默念着这句话,她忽地抬首看向卓祁,似乎在透过他看向另外一个人,而那个人也曾说过这句话。
是谁说过呢?
是长公主,还有李琛。
曾经说过这话的人,却亲手违背了自己的诺言。
最终,她还是妥协了。
她缓缓起身来到床榻边,掀开被褥的一角,取出遗诏,将其交于卓祁,道:“这便是你想要的东西。林峥自始至终便是燕王的人,大皇子也是。”
卓祁微微颔首,他不知沈皇后为何要告知他这些事,但在朝堂之时也看出了些端倪,他展开遗诏确认无误后转身离去。
就在他即将走到殿门前时,身后不知怎的传来一声茶盏打碎的清脆声响,随后是沈皇后的嘶喊声:“长公主于我有恩。”
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倘若没有长公主,我也不会遇见他了。